首页 -> 2008年第5期
可行的大学英语课堂听说一体化活动研究
作者:朱 芸
原版电影可以用来做平行、扩展、深化的各种听说一体化活动。就配音练习来说,操作上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看一个完整的原版电影,课上截取其中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模仿片中人物的语音语调来进行配音练习。可以先让大家和自己的搭档练习,再随机抽几组课上表演给大家看。这种视听说课可以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口头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能摆脱母语羁绊的立体式语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听说的完美结合,实现交际的目的[4]。在听说课上适当补充一些影视内容,让学生们在纯英语环境中浸泡一下,继而不由自主地想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实际上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进一步增加语言输入,然后激起学生输出的欲望。
2.2扩展性听说一体化活动
这类活动是发表见解型的,需要学生将听到的内容,通过消化分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输出,是精细输入与交流性输出的结合。
1)听材料,做问答练习。尽管课堂上听材料,然后根据听力内容提问回答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入、输出的较为传统的手段,但“对那些不愿主动发言的学生来说,课堂提问是‘强迫’他们输出的一个有效手段”[5]。而且问答练习是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模块最主要的考查手段,所以平时加强这类题型的练习十分必要。另外,课堂提问的另一方面也应受到鼓励,即学生向学生提问,或者学生向老师提问。因为学生提出问题能反映出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也更能激发其参与热情。以《大学体验英语》教材为例,对于每单元听说部分中一些较为简单浅显的对话或课文,教师完全可以灵活处理,听完之后采用主要由学生质疑、学生回答的方式,甚至可以鼓励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讲台讲解,体验输出的成就感;
2)听后复述,归纳。先让学生听一段故事或新闻,然后让学生复述归纳,将他们听到的语言信息重组,加工,再以口语的形式呈现,完成语言信息的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如果材料内容简单, 如小故事、幽默等可让学生单个复述或转换人称复述。对于复述不对或不足的部分,让其他学生改正或补充。如果材料难度大,可采用集体复述方式,即让多个学生主动说出他能记得的信息,再由教师把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整理。在复述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将模仿与创造相结合,使语言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3)二人情景对话。二人情景对话也是一种常用的听说活动。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有关某一主题的句型,然后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二人对话的Models,最后让学生跟搭档一起根据所输入的大量信息去编造情景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操练有关某一主题的句型。因为学生被输入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对某一情景有所了解,因此他们在实践或操练的时候表现得很出色,也很积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说英语的兴趣,而且变得更加自信;
4)小组讨论。根据不同的听力材料,根据教师想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既可以在听之前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以在听完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听之前设计的讨论问题通常应容易些,要巧妙联系实际生活,只有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生活实用性,学生才有话可说。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第四单元Cloning and Ethics的听说部分的lead-in是关于人被克隆后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麻烦,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听lead-in部分之前设计以下问题进行自由讨论:①Do you want a clone of yourself ? Explain;②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if you were cloned?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七嘴八舌议论开来,从一开始想被克隆,因为克隆人可以帮他们做很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到担心克隆人犯罪,他们自己被抓等很多问题,使得学生们对将要听的内容做好了铺垫和充足的准备,接下来怀着极大的好奇、兴趣,期盼听材料,理解起来相当容易。如果教师想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就应当在学生听完这段材料后设计诸如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From a social and moral standpoint,do you think cloning would be a good thing for humans?
5)看英文电影,在电影观看前、中、后进行各种听说活动。上文中已经提到原版电影可以用来做平行、扩展、深化的各种听说一体化活动。扩展的听说一体化活动有很多种。有的活动宜在影片观看前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如根据片名预测影片内容;让学生事先倾听影片中的主题曲,然后抒发感受,进而对影片梗概做出预测;有的活动宜在看片的过程中进行。如暂停、定格某些画面、场景,让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形,并推测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片中出现的特色短语、句子用法,即兴设想情景加以运用;有的活动宜在观看影片后进行。如阐述片中反映的主题思想,对故事情节、主题音乐、人物、台词等发表看法等。
2.3深化的听说一体化活动
这类活动是开发思维型的,完全需要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粗犷输入与交流性输出的结合,是高级阶段的听说一体化活动。
1)值日报告。英语课上课一开始进行3~5分钟的值日报告(常称duty report或presentation)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听说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幻灯辅助值日报告,使值日报告更生动,更清晰。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介绍一部电影,或是讲述自己的一段难忘经历,也可以是和所学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新闻等。英语报告尽管只占几分钟时间,但对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英语报告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在课上表演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起到评估的作用,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讲台,所以它可以促使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让愿意开口的学生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是做好值日报告的前提。在准备阶段,学生要对所做的报告进行选题、选材、组织材料、加工整理,最后做成幻灯。整个准备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几分钟的报告看似仅是一个口语锻炼的机会,其实反映了值日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其他学生除了有一个听的机会,报告后的提问或回答也给他们提供了说与练的机会。学期末,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评选最优秀的presenter,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人。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presentation这个环节。学生做幻灯的水平常常令笔者惊讶,他们的幻灯里不仅有图片、文字,还有背景音乐和小电影。通过值日生的报告,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展示出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法与同学和老师分享,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信、沉着和创造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口语水平。成功的值日报告就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辩论。英语辩论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有些单元的主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话可说,可以设计论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广告。学生对广告都非常熟悉,而且是又爱又恨,针对广告的这一特点,可以设计这样的论题“Do advertisements play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our society?”喜爱广告的学生自然就是正方,讨厌广告的学生为反方。两方各选一位学生做开场陈词,一位做总结陈词,其余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自由辩论中。学生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觉得和自己的同学辩论时没有与教师对话时的紧张。学生的精神放松了,说就不再是难事。学生各抒己见,情绪激动,甚至针锋相对,唇枪舌战。教师此时已不再是主角,而是观众,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说的胆量、说的欲望、说的能力,使学生说准确、说流利、说生动,而且能提高学生说的思维能力,使思维变得灵活、敏捷、流畅与独特,辩论中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团结互助的精神得以发扬,是极好的听说一体化活动。
以上就是笔者尝试过的几种可行的课堂听说一体化活动。语言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而输出则是对语言输入的有效检测。输入输出是实现交际成功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因此听力作为一门以语言输入为主的课程,口语作为一门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二者应并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输入输出的完成,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7-07-10)[2008-05-06].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2&infoid=34295.
2Jeremy 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New Edition)[M].London:Longman,1991.
3 满莉.输入输出理论与听说训练[J].台州学院学报,2005,(2).
4唐美玲.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怀化学院学报,2007,(11).
5 孙文卓,董晓波.谈 Krashen 的输入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2004,(3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