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电测类专业中程序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王红亮 王 洋 于 君




  
  2.2教师梯队培养“实践”
  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相比其他课程要快的多,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教学梯队的知识升级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学梯队的建设是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以程序设计教学小组为例,教学题目的选定需要整个小组成员集体评阅,在题目价值、题目专业倾向性、题目工作量大小等方面评估,并且教学小组成员结合教学感受及时反馈所涉及题目的信息,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题目设置和教案内容;对于青年教师要求旁听老教师授课,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在教学的初期建议青年教师书写板书教学,对于一些类似于“冒泡法”、“选择法”、递归调用等多重循环嵌套类代码程序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程序运行步骤,同时为了使教学小组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我们还要求青年教师定期讲授“内部”公开课,教学小组成员全部旁听,及时总结听课体会,并且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3结束语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授课班级专业设置对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题目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调整,经过跟踪分析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05级~07级试点班级Visual Basic课程及其后续相应电测类课程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程序设计教学是电测类专业一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多教学环节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真分析探讨。认真把握“问题承载知识,答案蕴含教学”的授课模式,不仅会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专业性导向更加突出,而且会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钱明辉.研究性教学——发展性教师的内在教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许高厚.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5翟国栋.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7,(5).
  6 Robert E.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柴宝仁,黄德海,崔超.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