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校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方法研究

作者:殷兴东

和富有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的规定性与灵活性是相互统一的,侧重于规范性即会失去以人为本的宗旨,侧重于灵活性又有违法规政策,故在使学籍管理本身具有法的意义的同时,应当有一个灵活、富有激励作用的运行机制,如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弹性学制等。这种开放的灵活的学籍运行机制将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理念氛围,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条件。与此同时,除允许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自主选择专业、变更主修专业外,还应允许学生跨校修习课程以及校际间学分互转互认制度,建立校外生学位授予制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3.5 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扩大学生
  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大学教学管理中“无视学生权力的存在将被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学生应该在学校事务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出台教学管理改革举措时,应首先认真调查和研究学生需要什么,选择什么,并建立与广大学生经常性的、及时的、制度化的联系,最大范围地收集学生的需求信息,用以研究学生学习、研究学生。例如一些高校设立的教务处长学生助理岗和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制度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学生助理和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参与教改方案的修订,让学生了解学校教改举措,反馈其他学生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使学生助理和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成为学生与学校教学管理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样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出台教学管理改革举措时就能够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6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为“人本”取向的教学管
  理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就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基本设施。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渠道和措施,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以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加大投入,保证教学基本设施满足扩招后教学的要求及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要着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形成以增强教学管理的弹性,强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内涵,学生自主发展为特征的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这应该成为当前各高校管理者着力思考的问题的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