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几点思考
作者:徐 萍
保持公平伦理和关怀伦理的平衡以此影响学校共同体应采用一种系统的视角:要明白领导的言行、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对整个系统都有影响。这一认识迫使领导重新考虑他的角色。单方面作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以系统的视角思考的领导必然依靠其他人,使共同体中所有利益主体认识到他们的相互关联。因为学校的道德目的是它赖以建立的根基,每个人都与学校的质量息息相关,教育是每个人的事。教育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强大的公共教育系统是文明、富裕和民主社会的奠基石,而与他人紧密合作并建立建设性的关系是关键。
把三个原则结合起来是每个道德领导的任务。通过道德领导的三个原则——诚实真诚,平衡和系统的视角,学校道德领导就能成功的创造生活世界。学校风气,文化和共同体是道德领导的直接反映,他们创造的关系,支持的结构和所做的决定影响整个学校。学校道德领导必须为了学生的最大利益(信任和真诚),同时示范出关怀与正义关系的重要性(平衡),了解他所做出的决定能够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系统的视角)而有意识地采取行动。这就给了学校领导一个与共同体内所有利益主体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确信学校反映了共同体所预期的目标:帮助年轻人理解他们是通过一个关系网与别人联系着的,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的潜力。
三、警惕:解毒药变成毒药
萨乔万尼指出领导权威的来源有五个,即科层的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和道德领导。不管我们认不认同这种观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领导权威的来源绝不是单一的,唯一的。任何把领导权威来源唯一化、片面化的做法都是一种受到病态式对待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道德领导权威来源的提出是针对教育管理的工业社会范式而言的。在这种范式下,认为逻辑的、合理的、科学的证据以及科层的权威是唯一合理的管理及领导的价值观。已造成的结果是对情感和道德的严重忽视;是把个体看作理性的、与团体成员身份相割裂的独立角色的倾向;是一种把自利看作首要驱动力的实践,也是一种漠视利他和自我牺牲之重要性的实践;是把领导看作包含管理和人际技能而对本质和目的缺乏关注的过程。
在当今的时代,学校领导比以往承受着更多的政治压力、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这些压力带给学校及学校领导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学生考试分数形式的表面现象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制度世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成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被搁浅了。教育研究者和一般行为科学研究者一样都错误地认为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取代个人差异。他们尽量忽略教师和学生的特殊性,试图使教学方法A或教学方法B所处的环境具有可比性。从而选择出A与B哪个是更好的教学方法。然而问题在于,教师不能够被视为传送系统或者处理工具。孩子们也是这样。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不经意的一颦一笑或许就会改变一切。校长作为道德角色的榜样必须努力创造和保持包含其所信奉的价值的生活世界,在其中充溢着德性的风气、文化和共同体。
烈药只有被恰当地使用时,才是一剂良药。道德领导的疗法并不是谋求取代传统的管理理论和领导实践,而是将其扩展成一种包含道德维度的模式。如果把道德维度视为领导权威的唯一来源而忽视其它,同样会遭致被病态式对待的后果,那么这剂良药就很可能变成毒药。因为管理工作是如此地纷繁凌乱,道德维度远不是所有的内容,但它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陈国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