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农村教师在校业余生活状况及思考

作者:胡先云 龙小林




  3.对学校的影响
  首先是对学校形象的影响。一个学校的形象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上,学校教师业余生活不良状况会造成教师不良的精神状态,这反过来会影响学校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形象。其次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在全学期中打牌、打麻将次数在20次以上的四名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4人所教的8科中,在学校举行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学生成绩在学校排名第一的只有2科,占所教课目的25%,这其中固然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但与教师的业余生活状况不良也有一定的关系。从整个学校来看,教师业余生活不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四、 教师在校业余生活不良状况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的原因
  (1)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该校的师生人数比严重少于国家规定的正常标准。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按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18.0,而该校的实际师生比却为1∶22.6。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每个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占有了教师正常的业余生活时间,使得教师的在校业余生活时间减少。
  (2)学校教学压力大,存在强烈的教学竞争。从上级部门到学校都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并把每次抽考、统考的排名、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学校直接或间接地向教师施加压力挤时间加班加点,这使得部分教师被动或在一定程度上的主动地利用业余活动时间进行有关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的在校业余生活时间减少。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农村教师逐步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社会活动中心逐渐远离学校。
  (2)社会对学校教师的人文关怀减少,对学校娱乐设施的投入减少。当地政府在对学校教师业余生活方面的投入不够,甚至没有投入。学校教师业余娱乐活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3)农村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落后的文化环境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村留在家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他们无所事事,赌钱打牌,传播颓废文化,渗透到学校,对学校教师的业余生活品位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作用。
  3.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在认识上过于强调教学质量的提升,忽视了对教师人性的终极关怀。学校里追求的是教学质量,对教师的业余生活的质量状况不予重视。
  (2)学校在投入上偏重于教学,忽视了教师业余生活设施的投入,导致农村学校教师业余活动设施非常单调、简陋。
  (3)学校对教师的业余生活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学校对教师的在校业余生活缺乏正面的倡导,对待赌博性质活动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4.教师本人方面
  (1)教师本人对在校业余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教师不愿参加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没有认识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2)教师对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缺乏积极向上的追求,不少教师的业余活动还停留在较低级的层次。
  (3)教师教学压力大,业余爱好兴趣不广。大部分教师迫于教学的压力,牺牲业余时间从事教学活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不喜欢从事业余活动。
  五、 对策分析
  为了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业余生活的不良状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以人为本,对教师给予更多的人生终极关怀
  农村教师相对来讲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不高,业余生活状况不良,身心健康状况欠佳。上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学校教师业余生活状况极为不良这一现状,以及这种不良状况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要对农村学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关注。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加强师资建设,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校师生比明显偏低,农村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在校业余活动时间少。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使农村教师有正常的业余活动时间。
  3.增加投入,建设农村学校业余活动设施
  农村学校的教师业余活动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对于这样的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靠有关部门进行。有关部门要增加对农村学校公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把相当一部分用于教师业余活动设施的建设。
  4.政府部门要努力净化学校周边文化环境,提升社会文化品位,为农村教师在校业余生活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5.正确引导,开展健康的业余活动
  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业余生活。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专门负责。对教师的业余生活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正规化、制度化。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来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6.积极参与,提高业余活动的品位
  教师本人要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业余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踊跃参加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的业余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余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翀炜,张帆.田野调查的理论反思.思想战线,2005(3).
  [2] 郭浩.农村教师业余生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18).
  [3] 江志鸿.浙江省城市与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4(5).
  [4] 徐光兵,周怡.幸福指数的提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0).
   (责任编辑刘永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