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化部队出现在缅甸





  日军占领缅甸以后,派兵进入中国云南怒江西岸地区,完全切断了中国西南对外的国际交通线。美军援助中国的物资,只能从印度空运。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是国民政府和史迪威迫切的愿望。

  1943年4月,中美英三国共同计划,决定在缅北和滇西进行大规模反攻作战。为此,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在云南楚雄重组,陈诚任司令长官,后来陈诚生病,由卫立煌接任,黄琪翔任副司令长官,下辖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还有何绍周的第八军,以及其他特别兵种,共十六万人。

  同年5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在昆明成立驻滇干训团。同时,在印度中部的兰姆伽,设立了军事训练学校。一直认为中国军队需要改革的史迪威,将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撤到印度的两个师的中国远征军,在此加以美式训练,配备美械装备。6月29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任务是,分别从印度东北部和云南西部两个方向对进,在英美陆空军协助下,反攻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

  作为一名美国军人,史迪威为人直率,处事公正,熟悉中国战场的情况。已被提升为少将的陈纳德,看到自己领导的航空队,在中国战场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便鼓吹光靠空军就能打败日本人的观点。史迪威认为那是简单的妄想。他认为,战胜日本的唯一方式,就是逐步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直到有一天可以转入反攻。他赞成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5月份通过的战略计划,其中对中国战场的看法是:“持续大规模的对日空袭,只能由中国的空军基地来执行。”中国军队“应由内地向东推进”。他向蒋介石建议:调动西北方面国共两党的军队,从山西与河南出击,袭击平汉线,进逼郑州和武汉,以扭转中国战局。他要求国民党从积存下来的美援武器中划拨一部分交给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使用。这个建议被蒋介石断然拒绝,并且导致史迪威与他的不和。

  10月份,史迪威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借用了一部小说的标题:“人猿泰山”。执行这个计划的中国驻印军,将从印缅边境的小镇利多出发,跨过边境进入缅甸,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然后翻越野人山,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打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郑洞国的新编第一军担任这次战役的主攻任务。该军下辖孙立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和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兵力近三万五千人。

  史迪威挑选的胡康河谷,缅甸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这是缅甸的最北方,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传说中,这里曾有野人出没,所以叫做“野人山”。

  在胡康河谷和密支那,驻守着日军田中新一的第十八师团,共有兵力三万二千人。这是日军的一支王牌军,号称“常胜师团”,兵员来自九州岛,以凶顽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它曾在新加坡迫使八万多英军缴械投降,然后投入缅甸作战,又有“丛林作战之王”的称号。

  10月20日,上午11点,在新背洋以西无名高地,孙立人师搜索连与日军一个大队遭遇。双方立即抢占有利地形,几乎同时开火。日军按照以往经验,认为自己的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战斗力相当于或超过中国军队的一个师。这次战斗一开始,日军根本不把中国的一个连放在眼里,立即向无名高地发起冲锋。

  搜索连是孙立人师的开路先锋,兵员三百多人,配备迫击炮十二门,反坦克炮三门,轻重机枪二十五挺。士兵清一色配备M4汤姆式冲锋枪。战斗一打响,战士们沉着应战,将日军放入射程内,充分发挥火力优势杀敌。当日本兵端着三八大盖气势汹汹扑上来时,迫击炮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机枪子弹构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墙,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像收割机下的禾稻一样纷纷栽倒在地上。

  中国军队开始反冲锋,战士们头戴钢盔,个个争先,勇不可当。他们手里的自动武器适合近战,把手持老式步枪的日本人打得血肉横飞,浑身都是窟窿。下午,中国的另一个连队及时赶到,两路夹击,日军丢下两百多具尸体,仓皇逃窜。前哨战告捷,中国驻印军首创对日军以少胜多的战绩。

  四天后,孙立人师第一一二团开始攻击前进,从缅北野人山区的唐家卡和卡家卡一线,分三路向新背洋和于邦一线前进,遭遇了日军田中师团搜索团和第五十六联队第二大队。炮兵部队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炮火急袭,三百多发炮弹在日军阵地开花。火炮准备后,随着一阵嘹亮的冲锋号,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了攻击。在前线督战的史迪威将军,后来写下了自己的观感:“中国人打得很好,这些人勇猛无畏,下级军官是好样的。”

  史迪威对中国军人的评价,与罗斯福当时对中国做出的评价是一致的。在史迪威写下他那段观感的同时,罗斯福坚持要中国与美、英、苏三国一起发表一个四国宣言。10月30日,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受权与其他三国外长一起在美苏英中《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上签字。这个宣言也叫做“四强宣言”,它使中国感到自己已跻身世界“四强”之列。

  第一一二团只用五天就占领了新背洋。田中新一发现中国军队进入缅甸,立即调整部署,派第一一四联队防守密支那,派第五十五联队和第五十六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也向前开进。11月初,第一一二团第一营和第二营前进到于邦附近,与日军第五十五联队遭遇,双方在加拉苏四周山头展开激战。

  第一一二团拥有各种口径迫击炮六十门,轻重机枪一百一十挺。部队占据山头,居高临 下,日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了优势,但迫击炮不到二十门,机枪只有十多挺。第一天,第一一二团的迫击炮几乎主宰了战场形势。日军进攻屡屡受挫,连指挥部也挨了两发炮弹,副联队长平田一郎被当场炸死。

  日军强攻不成,便改变战术,派一个大队迂回到第一一二团阵地后方,截断退路,再派出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吸引中国军队开火,消耗弹药。日军一连几天骚扰,第一一二团的还击渐趋稀疏,炮兵射击也零落下来。第五天黎明,日军大规模集结部队,联队长丸山房信亲自上阵,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就在这时,一队美国飞机隆隆地飞到战场上空,将弹药补给准确地投放在第一一二团的山头阵地。

  此后一个月,第一一二团砍巴蕉树藤取水,依靠美国运输机的空中补给,和整整一个联队的日军对峙。日军伤亡近千人,始终没能攻破两个营的中国军队阵地。丸山房信在写给田中新一的报告中报警:“(加拉苏)高地之战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例,中国人的变化是惊人的,希望能引起师团长阁下的重视。”

  由于盲目自信而陷入集体性狂妄自大的日军,现在很难理解,过去与日军一触即溃的军队,从哪里得到了这么大的神力?日本人在战后写道:“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为之愕然。”

  11月2日,孙立人师第一一四团向新背洋推进,担任警戒。四天后,第一一二团攻克于邦日军的前进阵地,日军固守于邦核心阵地进行抵抗。双方激战了十六天,日军第五十五联队和第五十六联队的主力增援于邦,第一一二团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反被日军包围。孙立人师派出第一一四团和炮兵第一营,向于邦方面增援,史迪威和孙立人赶赴前线指挥,在美国空军支援下,终于在一个月后攻占于邦,日军第五十六联队第二大队被歼,残部向大龙河左岸地区撤退。孙立人师先后到达大龙河右岸,廖耀湘师先头部队第六十五团到达新背洋附近地区。

  中国驻印军在缅甸作战期间,11月21日,蒋介石在宋美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到达开罗。在可以远眺金字塔的戒备森严的总统饭店里,他与罗斯福、丘吉尔聚集一堂。他向英国首相谈到正在缅甸进行的反攻,建议英军从缅甸南部登陆,与中国军队南北夹击,丘吉尔没有同意,他只要求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牵制住日军,使他们不能进攻印度。同时,他也拒绝了把香港交还中国的要求。会后,三国首脑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宣言》。

  下一年元月,日军第五十五联队和第五十六联队退守胡康河谷内的大洛至太白家一线。中国驻印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左路为孙立人师,从于邦地区出发,进攻太白家和甘家一线;右路为廖耀湘师,从新背洋进攻大洛。28日拂晓,从新背洋起飞的美军飞机开始猛烈轰炸大洛的日军阵地。8点钟左右,廖耀湘师战车营的坦克纵队出现了,钢铁洪流像一把尖刀,插进日军阵地,撕裂日军的防线,然后掩护步兵反复冲杀,并不失时机向纵深突进。

  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第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向日军进攻的机械化战争,现代化优势在中国人一边。坦克手们驱使着铁甲战车,猛烈地扫荡日军的阵地和步兵,驱逐他们,追逐和碾压他们,把他们打得失魂落魄。中国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利用钢铁屏障的掩护,肃清各个死角,占领日军的工事和阵地。

  元月最后一天,廖耀湘师攻占了大洛,歼灭了日军第五十六联队第三大队长冈田少佐以下的七百多人。虽然田中新一逃出了大洛,但师团的大印却落在了中国士兵手中。左路孙立人师也于同一天向太白家发起总攻,美军第十航空队出动三十多架飞机,轮番实施空中打击,日军不得不突围后撤。第二天,孙立人师占领太白家。两路兵锋直指日军两个联队主力集结的孟关。

  田中师团撤出大洛和太白家一线之后,改变防御部署,将第五十五联队和第五十六联队成梯次配置,分别占据胡康河谷中心地带相距约十二公里的孟关和瓦鲁班地区,企图以坚固的纵深防御,阻止中国驻印军的进攻。

  2月18日,中国驻印军的两个纵队从大奈河向孟关发起进攻。田中新一到孟关指挥作战。

  中国军队很快就突进到孟关外围阵地,廖耀湘师已全部投入战斗。从印度调来的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也已到达前线。史迪威派孙立人师为左路,廖耀湘师为右路,正面进攻孟关的日军,同时两师各抽出一部兵力攻击孟关反侧;又派出战车坦克部队穿越丛林,切断孟关日军与瓦鲁班日军的联系;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则沿北侧山地长途迂回,攻占瓦鲁班,完成对日军的包围。

  24日,中美联合部队向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廖耀湘师和孙立人师主力迅速向孟关逼近。美军突击队一星期后抵达瓦鲁班东北面地区,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并占领其侧后的南北河渡口。日军发觉自己的后方已被截断,只留下少数部队在孟关正面抵抗,集中全力向瓦鲁班发起反击。美军突击队在中国军队第一一三团的支援下,与日军展开激战。

  四天后,廖耀湘师攻克了孟关。田中新一的两个联队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部分突围, 向瓦鲁班方向溃败。

  中国军队当即南下追击。3月8日中午,第一一三团、战车第一营和美军突击队向瓦鲁班发起攻击。下午1点钟,战车第一营从河堤缺口涉水过河,对岸日军根本没想到坦克竟有这种本领,急忙集中火力封锁河面,中美联军更不示弱,大小火炮对准日军阵地,实施压制射击,美国飞机也赶来助战,直打得日军阵地一片火海。半小时后,战车已登上对岸阵地,坦克手们极为兴奋,重踩油门,横冲直闯,勇猛向前。

  在战车追逐下,日本兵像兔子一样,四散奔逃。这是用石头对付鸡蛋、用钢铁碾压肉体的较量,这是以血还血、以命抵命的复仇,这是泰山压顶、不可抗拒的胜利进军。土包式的工事里还有日军顽抗,坦克手们就给它一发穿甲弹,立刻叫它底朝天。树丛下还有日军射击,一发榴霰弹打过去,丛林内便是一滩滩肉泥。草丛中有日军藏伏,一发燃烧弹便叫他原形毕露,变成火团。笨拙的日本兵被坦克撵得满地乱跑,坦克手便和他赛跑。跑上一小程,日本兵跑不动了,想往旁边闪,坦克手加大油门,战车“呼”地碾过去……进军路上,横七竖八,躺下具具日军尸体。战到第二天,中美联军攻克了瓦鲁班。日军两个联队死伤过半,余下的那一小半靠工兵在丛林中临时开辟的两条秘密通道,侥幸逃出绝境。

  胡康河谷战斗,日军田中师团遭到重创,日本缅甸方面军急忙将第五十三师团调到缅甸北部,增援田中师团作战。同时,日军在缅甸组建第三十三军,由本多政材中将任军长,统辖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三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本多把田中师团残部和第五十三师团部署在孟拱河谷,企图据险顽抗。

  中国军队攻克瓦鲁班之后,史迪威将军下令向杰布山攻击前进。

  杰布山是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分水岭,全长约十公里,山间只有羊肠小道。狭路两侧高地都有日军的坚固工事。日军田中师团残部退守这里,获得了装备与兵员补充,并配有各式火炮三十多门。

  3月14日,中国军队开始向杰布山天险攻击,廖耀湘师从正面佯攻。孙立人师第一一三团在隘阻重重的山区,披荆斩棘,辟路前进。他们历时十四天,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杰布山后方,和廖耀湘师两面夹击,攻占了沙杜渣,突破杰布山天险,进入孟拱河谷。

  孟拱河谷长约一百一十公里,平均宽度不到十公里。孟拱城位于南高江与孟拱河、南因河交汇处,地势险要,有铁路和公路通向密支那和曼德勒。每逢雨季,平地一片汪洋,易守难攻。日军为了阻挡中国军队前进,调集原在中国云南西部的两个联队前往增援,全部配置于孟拱河谷,企图凭借山川有利地形,逐次抵抗,以待雨季来临。

  4月24日,廖耀湘师和孙立人师分别向加迈和孟拱攻击前进。四天后,中美联合突击队秘密向密支那进发。5月14日,史迪威将军收到中美联合突击队发出的信号,他们距密支那还有四十八小时路程。两天后,这支部队隐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围。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在这里进入终点站,又是中印公路的重要通道。田中新一的第一一四联队主力及第五十六师团一部在这里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5月17日清晨,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密支那进行长时间轰炸。上午10点,中美联合突击队向密支那以西约一公里的飞机场发动猛攻。日军对中美部队的突然出现茫然失措,仓皇抵抗。中美联军经过四小时战斗,完全肃清了机场上的日军。

  下午,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美国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场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带领十二名战地记者飞抵密支那。随即,“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向各同盟国。自以为是的英军曾断言中国军队无法占领密支那,当丘吉尔得知密支那机场的战情时,马上责问英军的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他们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对此你有何解释?”

  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切断了孟拱和加迈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大大鼓舞了对日军正面进攻的中国军队。5月下旬,廖耀湘师在索卡道将日军田中师团主力包围。27日,孙立人师第一一二团渡过狂涛汹涌的南高江,占领了西通;第一一三团向加迈急进;第一一四团向孟拱发展进攻。几天后,廖耀湘师将索卡道的日军全部肃清,消灭日军五千一百零八人,生俘樱井中队长以下日军一百一十二人。接着,这个团挥师南下,向加迈猛进。6月16日,他们和第一一三团在加迈会师,田中新一率领一千五百多名残兵,在第五十三师团主力接应下仓皇南逃。

  6月25日,孙立人师第一一四团攻克孟拱,消灭日军一千六百多人。

  但是,夺取密支那城区的战斗十分激烈而艰苦。史迪威将军在空降成功的鼓舞下,命令部队两周内拿下密支那。然而,他低估了日军。中美联合突击队占领密支那机场后,日军急忙从中国云南西部和八莫调派部队向密支那增援,使该地日军达到约两个联队的兵力。轻敌冒进的中美部队在密支那火车站惨遭日军伏击,伤亡巨大。史迪威连续向密支那空运了五个团的兵力,各部队不断向日军发动猛攻,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固抵抗。随着雨季的到来,战斗更加艰苦。

  到了7月份,孟拱和加迈的日军已被歼灭,密支那成为一座孤城。日军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按照本多军长“死守密支那”的命令,依然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史迪威撤换了联军指挥官博特纳准将,重新调整了部署,命令第五十师、新编第三十师和美军突击队从三面围攻密支那。

  7月13日,中美联军向密支那发起总攻,很快肃清了外围阵地,攻入市区,随即开始与日军争夺每一所房屋和每一条街道。经过二十天的激战,终于肃清了残敌,占领了整个市区。水上源藏见大势已去,被迫自尽。仅有少数残敌偷渡伊洛瓦底江,向八莫逃窜。密支那攻坚战历时八十天,中美联军浴血苦战,歼灭日军约三千人,自身伤亡约七千人。

  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的战斗,中国军队歼灭日军田中师团全部,及第五十三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两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廖耀湘在胜利后立即给蒋介石发电报,兴奋地写道:“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乘雨季进行休整扩编,新编第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孙立人指挥新编第一军,廖耀湘指挥新编第六军。新编第一军下辖李鸿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和唐守治的新编第三十师;新编第六军下辖李涛的新编第二十二师、龙天武的新编第十四师和潘裕昆的第五十师。

  当年10月,雨季将尽。中国驻印军从密支那和孟拱分两路强渡伊洛瓦底江,展开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孙立人率领新编第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向南八莫进攻;廖耀湘率领新编第六军为西路,从孟拱直取史维古,围攻中国云南、缅甸和泰国边境的日军,继而向东发展,协同新编第一军合围八莫的日军。

  11月,侵华日军大举进犯国内独山,贵阳告急,廖耀湘军奉令空运回国增援,留下潘裕昆师编入新编第一军。同月上旬,李鸿师完成对八莫日军第二师团约一个联队的包围,经过一个多月攻坚战,攻克了日军号称至少能坚守三个月的八莫要塞,击毙日军守城司令官原三好大佐以下五千多人。

  在李鸿师攻占八莫的同时,唐守治师绕过八莫,对南坎发动攻势,夺取了南坎西北的南开。十几天后,唐守治师前锋第九十团与北上增援八莫的日军遭遇,日军集中两个多联队的兵力强攻第九十团防守的高地,一天之内连续冲锋十五次,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九十团乘势反击,日军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和大量枪炮辎重,狼狈溃逃。

  时间又进入新的一年,元月7日,孙立人军完成了对南坎的包围。15日,孙立人军各部队在坦克、炮兵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对南坎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据守南坎外围和城内的日军,虽然拼死抵抗,仍难阻止中国军队的攻击,死伤惨重。当天,唐守治师全部占领南坎。日军残部向南坎东北及东南方向溃退。第二天,唐守治师与日军在汤康和巴松附近对峙。

  与此同时,李鸿师主力沿滇缅公路进击,同时派出一支部队从右侧山地向敌后挺进。几天后,李鸿师先后攻克了芒友外围的几个据点,并与滇西远征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八团取得联系,联合发起攻击,攻破芒友,滇缅公路就此全部打通。

  同时,唐守治师攻取老龙。接着,李鸿师进占南巴卡。孙立人军继续猛进,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先后攻克弄树、般尼、河劳、桃笑、贵街、芒利等地。然后,这两个师合力攻占了腊戍。接下来,潘裕昆师占领了南图,唐守治师攻克了猛岩。缅北会战宣告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历史使命。随后,中国驻印军各部队相继奉调回国。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中国驻印军全歼日军第十八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重创日军第五十三师团、第二师团、第三十三师团和第四十九师团,共击毙日军三万三千多人,打伤日军七万五千多人,俘虏三百二十三人。缴获大炮一百八十六门、战车六十七辆和汽车五百五十二辆。中国驻印军伤亡一万七千人。

  中国的机械化部队成全了那些狂热的日军官兵的一个心愿:“与缅甸的鲜花一起凋落。”

 


更多精彩e书尽在海阔故事汇:https://gsh.moneysl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