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传统美的委婉哀歌

作者:唐新艳 赵佳舒




  小说人物的活动看起来是为了串连古都一年四季的风物以及繁多的传统节日,可是无论是千重子父女还是秀男,他们都是古都最传统的民众,是即将消失的传统精神的最后承继者。他们对传统节日珍爱的情感加深了作者对传统民俗即将消失的哀愁。在各种节日活动缠绵悠长的思绪里,小说的人物和京都的风物得到了自然、柔和的统一。
  
  四
  
  千重子对身世的哀伤,与苗子相认又不得不分离的悲伤是小说情感发展的主线,使整部小说笼罩着淡淡的愁绪。通过千重子的活动为媒介展现的京都四季的风物和民俗,带着多情少女对自己的人生、命运、爱情的感伤。但是“如果只是结束于这种感伤的话,就会有结束于美丽少女趣味的危险”⑤。作者对捡到千重子的佐田太吉郎、阿繁夫妇独具匠心的描写和设定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太吉郎是一个耿直的没落丝绸批发商,他对京都渐渐失去传统的趣味感到悲伤和无奈。太吉郎从年轻时起就具有名士的气质,性格也比较孤僻。因此他家的铺子至今还保存着古香古色的老铺子原来的风貌,并没有换上时新的装饰。孤僻、倔强的性格是他没有改变店铺格局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太吉郎家的生意越来越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太吉郎不满于战争结束后显著变化了的和服的花纹图案,就把自己关在嵯峨山深处的尼姑庵里,试图创作出逆反时代潮流的具有古典格调的和服图案。后来他还打算盘掉铺子,找一个安静的小房子,过一种清静、避世的生活。太吉郎的妻子阿繁更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善解人意的母亲。她觉察到了千重子因为自己弃儿的身世感到哀伤后,几次否认了这一事实,说千重子是她和太吉郎从樱花树下偷来的,以期减轻千重子的哀伤。千重子就是被这样一位善良温柔的母亲抚养大。“佐田夫妇的生活是在最后的京都,继承着最古老的精神残存下来的,捡来的千重子反而成为上天赐予的宝物。关于佐田老夫妇此后的人生,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想一想就让人感到切实的悲伤。”⑥
  与佐田家生意上关系密切的西阵的织匠大友宗助与太吉郎志趣相投,其长子秀男也是一位优秀的年轻织匠。这种传统的手工业不仅需要勤奋,更要具备天分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但是,战后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京都西阵地区“饰带”手工业作坊的命运,本来就难以传承的饰带手艺也摆脱不了被机器大工业批量生产取代的悲惨命运。织匠秀男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高超的手艺即将面临的命运,也只有悲伤和无奈,这也是川端康成对即将消亡的传统技艺的忧伤和悲哀。
  
  五
  
  京都是千年的古都,王朝文化熏染出京都特有的生活情趣。对于日本人来说,古都京都已经成为他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精神家园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的失落成为他们无法排遣的哀伤和寂寞。尤其对于深深沉浸在王朝文学的物哀之美中的川端康成来说,传统的失落更加深了他的寂寞和悲哀。他不厌其烦地对古都一年四季传统节日的记叙反映了他对京都残存的风俗习惯的珍爱,对这些古老的风俗即将消失的悲哀,从坐在嵯峨山深处的尼姑庵里的桌子前的太吉郎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自身生存的切实幻影。太吉郎对战后京都变化的不满、悲哀、孤独的心境也正反映了川端内心的孤独和切实的哀愁。
  千重子的孤独、哀愁里潜藏着川端康成因为传统之美逐渐消失的哀伤和惆怅。川端写《古都》就是为了寻找正在日益衰亡的传统之美。感受悲哀的痛苦更加深了川端孤独、悲哀的情感。这种孤独和哀愁消融在他用现代技法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和再现之中。川端康成通过塑造了两位美丽的少女来描绘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风韵,从少女们的哀伤中体味历史的凝重,川端康成对古都即将失去的传统的风韵、情趣的悲哀则融汇于美丽少女的淡淡哀愁之中。“川端氏继承了日本文学最纤细最玄妙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身处迅速经历过危险的现代化的国民精神危机的尖端。这种如履白刃之上的紧迫的精神史,隐藏在他柔弱纤细的文体之中,使他对现代的绝望融化在古典的美的静谧之中。”⑦
  《古都》的淡淡哀愁、温和的传统底蕴,体现了川端康成对平安王朝“物哀”精神凝练的把握,对蕴含在女性悲哀中的美丽的体味,这也正是川端文学的真髓。《古都》反映了川端康成对京都即将消失的传统美和传统精神的哀伤,是川端康成为即将消亡的平安之美谱写的优雅的哀歌。《古都》里飘出的淡淡哀愁正似平安王朝的千年面影,是没有消失的旧梦,温情、美丽、虚幻。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唐新艳,日本文学硕士,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赵佳舒,日本文学硕士,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①川端康成:《独影自命》,金海曙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②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③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8页。
  ④⑤⑥森安理文:《川端康成·破灭的文学》国书刊行会,1989年版,第77页,第84页,第76页。
  ⑦ 唐纳德·金主编:《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