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海阔故事汇 >> 中外名人精彩演讲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在席勒200周年诞辰日的致辞

  [中国]田汉(1959年11月)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无限的崇敬和热爱向诸位提起德国18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约翰·克利斯朵夫·弗烈德力希·席勒的光辉名字。这位诗人于1759年11月10日诞生于符腾堡公国;于1805年5月9日逝世于魏玛公国。作为世界文化名人,我们于1955年5月5日举行过席勒逝世巧。年纪念,今天我们又举行这个盛大集会,和首次演出他的杰作《阴谋与爱情》来纪念诗人诞生200周年,并向产生这位诗人的伟大德国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席勒所处的时代是“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为300多个小邦,那些小王公、贵族、大臣和官吏们都凶淫残暴、肆无忌惮地压迫不幸的人民的时代。农民、手工业者在政府的任意搜刮和商业萧条的情况之下难以生活,用恩格斯的话是“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的状态。生长在这样可怕的历史环境中,德国却产生了伟大的文学,恶劣环境激怒着年轻的诗人们为着痛苦人民,向万恶的暴君和他们所代表的制度发出蝇烈的控诉!如同歌德写出了《葛兹·封·白里兴根》一样,席勒也写出了他最初的作品(强盗》,歌颂了反抗暴君、“向社会公开宣战”的青年—卡尔·漠尔。

  卡尔·漠尔原是相信“哪里有诚恳,哪里就会有同情和帮助”的,但由于他弟弟威廉·漠尔的阴谋破坏,他被剥夺了家庭幸福。他愤世嫉俗,由羔羊变成猛虎,由伯爵长子变成践踏现存法律的强盗,企图替被侮辱的人们复仇,给土豪恶棍以严厉裁判。尽管年轻的剧作者对于这种“裁判”还觉得侵犯了_l-.帝的权力,也还没找到消灭社会罪恶的正确途径。这个剧本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1782年1月在曼威剧场上演的时候引起全场进步观众的激动。“不相识的人们也互相拥抱……仿佛在这纷乱中一个新的宇宙在诞生!”

  剧作者是一位医学学生,他在剧本前面引用了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第的名句:“药治不了,要用铁:铁治不了,要用火”。可以知道剧作者对社会疾病是想采取这样彻底的治疗方法的。

  席勒第二个剧本《裴斯科》虽则也写了为共和主义的斗争,也刻画了一些英雄人物,但面目还嫌不甚鲜明。继续引起人民注意的是1784年发表的<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是通过公爵的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裴迪南少校和乐师米勒的女儿路易斯的恋爱悲剧,写宫廷贵族阶级与小市民阶级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日益没落的封建主义的斗争。

  事件标明发生在一个德国宫廷,这个宫廷无疑就是指的少年席勒很熟悉的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的宫廷。其他如情妇米尔佛特夫人,宰相秘书伍尔牧等都实有其人。作者把这些宫廷人物拉到舞台上来,把他们丑恶残忍的面日穷形尽相地暴露在天日之下,同时使人们从男女主人公裴迪南和路易斯身上看出一种新的人生观点,新的社会理想。路易斯对她父亲说:“当差别的界限打破了的时候—当一切可恶的身份外壳从我们身上剥掉的时候—当人就是人的时候—我一身所有的就只是我的纯洁。

  路易斯向裴迪南提起她是“平民的姑娘”,裴迪南赶忙说:

  …要是你全心全意在爱我,你哪里还有时间去作这种比较呢?……谁解得开两颗心的纽带?谁拆得散一个和弦的音响?我是一个贵族—我倒要看看,我的封爵文书是否比无穷宇宙的设计还要长久?,,·…是否敌得过上苍写在路易斯眼里的手笔……“此女必配此男”?

  思格斯说: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怡倾向的戏剧”,这当然因为这个剧本既暴露了当时封建君主的残暴、贪婪、荒淫无耻的统治,同时又显示了必然要领导进步运动的新的一代。

  这之后,席勒在困苦中写了《西班牙皇储唐·卡洛斯》,在许多人物中特别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家波萨的面目。但诗人把改革希望寄托在上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还存在许多空想。

  1787年石月21日诗人迁居歌德、赫德尔、韦兰所在的魏玛公国。10年之间沉酣在史学和美学的研究中,没有写剧本。直到1797年才着手创作《华伦斯坦》,到1799年完成;180p年写《玛利·史都瓦特》;1801年写《奥尔连的姑娘》;1803年写《墨西纳新嫁娘》;1804年写《威廉·退尔》;接着他要写(德密特里俄斯》,但没有成功,他的笔和生命不幸被病魔夺去了。

  这一些剧本的题材除了《华伦斯坦》系以德国30年战争为背景之外,其余全是取材外国:如《玛利·史都瓦特》写英国和苏格兰新旧教之争,也就是宗教的改革与反改革之争;《奥尔连的姑娘》写英法13年战争中法国牧羊女贞德奋起抵抗侵略;《威廉。退尔》写74世纪初叶瑞士山区人民起义,驱走奥国统治者的斗争二但诗人尽管向外国,而且向古代汲取题材,他却不是厚古薄今、醉心异国情调的人,他写着古代,写着外国,他的全神却贯注着当时的德国;他总是从进步立场反对封建统治、民族奴役,同情被压迫人民,歌颂自由战士和争取民族解放的英雄。当1801年席勒写成蛋奥尔连的姑娘》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向德国大举进军,这个剧本对当时抵抗侵略的德国人民有着直接的鼓动作用,也预言了其后的德国民族解放战争。有人说这个剧本的作者过于给贞德画上“神圣女战士”的圆光反而冲淡了她跟群众的深刻关系,这是对的。但在当时法国贵族官僚无法重振涣散的人心,对侵略者作有效抵抗的时候,一个普通牧羊女由于其对祖国的贯日精忠,振臂一呼就能使敌军披靡,可见诗人还是充分强调了人民的作用的,再则作者不让贞德死于火刑而让她驰马挺剑,战死沙场,更显示了这个爱国少女的勇毅不屈。这是以前和以后许多处理贞德题材的剧本所不及的。到了《威廉·退尔》,诗人的思想就更进一步了。这里不再像《强盗》那样是贵族子弟对社会罪恶的自发的反抗,而是觉悟了的平民为了抵抗残暴的外国统治者的有意识的结合;这里不再怀疑被压迫人民有没有裁判暴君的权利,而认为正是入民自己应该把像星辰一样悬在高空的人权摘在手里,来消灭暴君!

  听听司徒法赫在吕特丽大会上的发言吧:

  —在我们自己的地上,

  难道该让外国贵族们的奴仆,

  给我们打上链索,加以侮辱吗?

  不行,暴君权力有个界限;

  如果被压迫者没处讲理,

  如果不胜负担—他便要

  鼓起勇气向苍天伸手,

  去采摘他恒久的权利,

  这权利犹如星辰高悬,

  不能让渡,也没法损毁。

  我们该抗拒暴力,守护至宝。

  我们要保卫我们的乡土,

  我们要保卫我们的妻儿!

  唯心主义的美学观曾经一度使诗人减弱了对人民力量的信任和对革命的向往。他对社会疾苦的医疗法一度想避开铁与火,而依靠所谓“美感教育”。但由于当时日益加深的德国民族危机和诗人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至情,使他终于脱出了“美的迷宫,,写出像《威廉·退尔》这样不朽的剧本。

  伟大的席勒也曾被歪曲过的。德国资产阶级曾经强调席勒唯心的一面,企图让诗人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而德国无产阶级却认为白己是诗人最好的继承者,坚决保护和发扬诗人留下的最积极最革命的东西。这当然也是我们国际无产阶级的不容旁贷的责任。

  席勒的作品很早被介绍到中国来了。远在辛亥革命初期,马君武曾经在《新中华》杂志上发表过《威廉·退尔》的名贵的全译,对当时要推翻君主专制、反对北洋军阀的中国人民有过深刻影响。

  五四运动也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次“狂甩运动’‘,由于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旧社会“挑战和叛逆的精神”.对异族侵略者火一般的憎恨,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青年特别喜爱席勒是很自然的。郭沫若同志的《华伦斯坦》的译后记中便曾这样说:

  最初和席勒的《华伦斯坦》接近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译者还是日本一处乡下的高等学校的学生。与译者同学的成仿吾,他是尤其喜欢席勒的人,每每拿着帝勒的著作,和译者一同登高临水上吟咏,在译者心中是留下有隽永的记忆的。

  这种喜爱席勒的心情在许多国家的革命青年中是普遍具有的。在诗人的祖国,每逢国家危难的时候,德国人民不仅从席勒的作品得到鼓舞和启示,也从这位民族诗人崇高激越的篇章中找到自已感情的抒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给了席勒极高的评价,也给了诗人新的光彩。国家甚至定5955年为“席勒年”。席勒若活到今天该会多么高兴。

  伟大的席勒的心不只是向着他的祖国,也向着全人类。正如他在《唐·卡洛斯》中说到波萨的一样:“他的心是为全人类跳动的。”诗人海涅称颂席勒“为革命的伟大意义而写作”,“摧毁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监狱”,参加了宏伟无比“同时容纳一切民族,,的“自由殿堂”的建筑。因此在德国人民重又为民族统一和自由而斗争的时候,在全世界进步人民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时候,席勒的不朽作品会以新的意义重又燃烧起鼓舞人们的战斗热情,是不用怀疑的。

  在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戏剧家诞生200年之际,我们首先应该向席勒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反抗侵略和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精神学习。正是这种伟大精神使诗人能突破唯心主义美学观的栓格,回到战斗的现实主义的道路。

  应该学习席勒早期的勇锐、敢想、敢说、敢做,结合他晚期逐渐认识人民,信仰人民,依靠人民。诗人曾说:“人民一旦挣脱了他的锁链,便握有拯救自己的可怕力量”(《大钟歌》末句)。只有充分认识人民的力量,从人民出发,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从概念出发,便能使雄大理想获得坚固的现实基础,因而能更好地结合席勒与歌德,结合席勒与莎士比亚。

  还应该学习席勒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1804年以后席勒的病已经很深了,但诗人以钢铁般的毅力跟病魔搏斗,绝不停止创作的笔,只要自己的艺术将有益于民族解放事业,有益于争取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的斗争。

  诗人的目的达到了,他留下的作品成为今天进步人类共同的财富,继续产生对人民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席勒不只是1$世纪德国的民族诗人,也是“未来世纪的一个公民”。他的诗篇的花朵将在他所理想的“自由长绿的花园里”和“人类美丽青春”一起,“永远开放”。

 海阔故事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