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6年第11期

不寻常的桥

作者:黄守东

字体: 【


  
  从无到有的一座桥,意趣无穷。修桥守桥的有心人、有怨有喜的过桥人……你也不妨来品品这个故事,走走这座桥。
  
  村前有条野马河,河不大,可每年一到雨季,便会发洪水。每次发山洪总是会把新修的土桥冲得无影无踪。村里有人提出集资修座水泥桥,可是没人愿意摊那一大笔钱,杨老汉决定自家出钱修座吊桥,他把自己存折上的一万块钱全支了出来,老伴劝他说:“你呀,别费心思了,这桥是修不好的,修好也是被大水冲掉,白白浪费钱!”
  可杨老汉是九头牛也难拉回的犟脾气,说修桥就真修了起来。
  终于,一座吊桥修好了!这一天听说桥能过人了,大伙都要来走走试试,村长带着一伙人也前来祝贺,杨老汉双手一摆,拦住村长和众人,一板一眼地说:“过这桥是要收钱的!除了七十岁以上老人、七岁以下孩子外,其他人不分男女老少每次过桥一律一元,我把告示贴在了两头桥墩上。”村长脸拉长了,他语重心长地说:“老杨啊!你修桥是好心,大伙都很感谢你,可我们乡里乡亲住着,咋能收这个钱呢?你要收钱还不如不修这个桥,你赚乡亲们的钱,这多没脸啊!”杨老汉在桥头一夫当关,决不准众人免费过桥,他嚷道:“当初说集资修桥,你们都不愿意摊钱,宁愿让大家冒险趟水过河,我和儿子那天上镇上买药材,差点就被两三米高的浪头冲走。现在我自家出钱修好了桥,你们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要给你们白过桥!”
  村长拿杨老汉没辙,甩头而去。大伙都说不走杨老汉的桥,让他一分钱也收不到。话虽这么说,可走桥毕竟方便多了,特别是年轻人,也不在乎一两块钱,当天就给杨老汉开了张。过了一阵之后,大家都习惯了从桥上过往,很少有人再冒险去趟水过河了,而且大家也习惯了过桥掏钱,很不习惯的是村干部,他们过河也不免费,这叫他们觉得很没面子,就把这事又告到了村长那里,村长这回“软里带硬”、“硬里带软”地和杨老汉商量了半天,杨老汉还是开头那句话:“桥是我自家投资建起来的,凭什么不能收费?国家修路不是还设收费站吗?”到最后村长气急败坏地摆摆手说:“这事我不管了!”
  转眼一年过去,算算过桥费挣了也该有两万了,杨老汉儿子打算买台农用车,老爷子守桥儿子搞小运输,一条龙创业。儿子买车杨老汉支持,但叫儿子自己弄钱去,他收的过桥费谁也别想抠出一分。儿子有了怨气,娘背后开导儿子说:“别跟你爹顶牛,他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再说,他挣的钱还不都是给你攒着!”儿子想想也是,就自己张罗钱去了。
  转眼又是几年过去,有一天村里传出一条消息,说杨老汉又要修桥了,消息没传几天,杨家从水利部门请来的修桥队就已进了村。大家都叹服,说杨老汉真有经济头脑,这水泥桥一修上,过一辆车少说要收个五块六块,那这桥就成了老杨家的小银行了,大伙都后悔自家怎么就没有这个头脑。有人却牢骚满腹,担心这回过桥费又要上涨了,于是一状告到了乡里。
  桥修好了,大伙又去看热闹,一阵鞭炮响过,乡长带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一队人马过来了。乡长对杨老汉说:“老杨同志,你修桥为大家谋取了方便,值得肯定,但是你私自设摊收费,是违法行为……”
  杨老汉看着乡长他们,哈哈一笑说:“乡长,各位乡亲父老,我杨老汉是个遵纪守法的人,这些年来所收的过桥费是为了修这座水泥桥,修桥后的余额差八百不到一万,这桥算是大家凑钱修起来的,现在我要还给大家,但我的一万块钱投资还是要一分不少地收回,所以还要再收够八百块钱。”
  那一刻大家很感动也很惭愧,其实要是大伙齐心协力肯出点钱,这座桥早就修起来了,哪还用杨老汉自己受着委屈守了好几年的吊桥呢?那一天大伙没事就到桥上走,有人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所以杨老汉的投资还没到太阳落山就都收齐了。
  从那天开始,村里人有了一座属于大家的桥。
   (题图:魏忠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