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7年第22期
《真假虎骨》等7则
作者:谢元清等
字体: 【大 中 小】
真假虎骨
■ 谢元清
塔山村有个调解会主任老周,为人热情豪爽,大家有事都爱找他。
这天,老周正在家吃午饭,忽然,村头刘二憨夫妻俩吵吵嚷嚷闹到他家来了。
老周一见有调解任务,立马放下饭碗,来到客厅。一了解,原来,刘二憨上午到镇里赶集,花100元钱买了一块虎骨,回家后他妻子却说是假的,两人为此争吵,这下找老周评理来了。
夫妻吵架之类的事,老周可是管得多了,他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拿出调解员的气派,大声地询问刘二憨:“你说虎骨是真的,有什么证据?”
刘二憨气呼呼地说:“这还会有假,我亲眼看到带毛的虎爪,有巴掌大,虎骨就是从那上面锯下来的,买的人可多了……这娘们,头发长,见识短,自己不懂,还在那里聒噪,烦死我了!”
妻子一听这话,不服气了,涨红着脸说:“放屁!那老虎是野生保护动物,逮它要杀头的,谁敢逮!现在假东西多的是,那虎毛没准是人工粘上去的,专骗你这样的傻瓜!哼,碰到你这样的败家子,这日子没法过了!”
刘二憨瞥了妻子一眼,辩解道:“谁说老虎没人敢逮?那白粉,也是杀头的,为何到处都有……”
“好了好了,你们别吵了!”老周制止了两人的争吵,从刘二憨手中接过那块骨头,细细一看,有点像野猪骨头,闻一闻,腥臊臊的,有股怪味。老周掂了掂,是真是假,倒是难辨了。
老周挠了半天后脑勺,忽然眼睛一亮,说:“有了,我祖上是打猎的,传下一个鉴别虎骨真伪的妙法,绝对灵验!”
夫妻俩一听,大喜过望,催促道:“有什么法子快说,免得我遭人冤枉!”
老周笑了笑,说:“这个办法简单,老虎是山中之王,任何动物都惧怕它,你把这块骨头扔给你家那只大黄狗,如果真是虎骨,它一嗅,就会吓得夹着尾巴,逃得远远的。”
夫妻俩听了,喜出望外,赶紧回家去了。
老周三下五除二调解了一起纠纷,得意极了,心里说:我搞了二十几年调解,还没有什么能难倒我的呢!于是,回到厨房,倒了一杯老黄酒,慢慢品尝起来。
哪知,老周一杯酒还没喝完,刘二憨夫妻俩又吵吵闹闹地回来了。
老周心里一个“咯噔”,忙放下酒杯,跑到客厅,黑着脸问道:“你们这是又怎么了?”
刘二憨哭丧着脸说:“没想到,骨头一扔地上,那畜生叼着就跑,追也追不上……这下可好,本来花100元钱,不管是真是假,还有一块骨头,现在全打了水漂,那娘们更闹得厉害了……”
(本栏题图、插图:顾子易包丰一王俭)
慢枪手
■高琦
办公室里新来个文员,叫小张,年纪轻轻的,却是一把写作好手,文章写得既漂亮又到位,没多久就得到领导的器重。
但有一样,小张是个慢枪手,再紧急的材料也不能当下完成,最快也得加个夜班,到次日送审。用小张的话来说,这叫做“慢工出细活”。
自从小张担任文书以后,原来的笔杆子老叶就几乎不动笔了。老叶身体不好,领导让他回家去休养,这老叶倒也没什么意见,乐呵呵地就回去了。
不料,没过几个月,老叶就因病去世。领导一面安抚家属布置治丧,一面指示小张起草一份老叶的悼词。
小张虽然写过不少材料,但写悼词还是头一次,不禁感到心虚。他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拨了一串号码:“我找老舅。”
电话里传出了舅母哽咽的声音:“你老舅已经不在了,难道你不知道?”
小张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小张的老舅就是老叶,小张能有现在的成绩,全靠着老叶暗中帮助。老叶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手里啥材料都有,领导需要什么,只需找出一份相同内容的原稿做模板,将名称、数字等地方稍加改动即可。
小张这会儿光顾着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了,竟然忘了这悼词就是给老舅写的。刚才听舅母这么一说,小张才回过神来,“哇”的一声就哭了。
小张马上奔到了老舅家,“扑通”一声跪倒在老舅的遗像前,痛哭流涕地说:“老舅啊,您老这一走,让我今后可咋办呀!”
舅母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颤颤巍巍地递给小张几页纸,说:“看看吧,这是你老舅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我转交给你的。”
小张接过一看,“哇”的一声又哭了,原来这几页纸上写的,就是老叶给自己起草好的悼词。
可恶的商标
■ 老 谢
这天,小杨正准备出门去朋友家 下棋。忽然,妻子叫住他:“啊唷,我头晕乏力,可能中暑了。”
小杨一惊,马上想起自己上个月旅游时也中过暑,导游买了一瓶当地生产的中药给他,吃了一些就好了。
于是,他赶紧从抽屉里找出那半瓶药,递给妻子,说:“这药治中暑很灵,你试试看吧。”
妻子接过药瓶,问道:“怎么吃?”
“这我忘了,当初是导游告诉我的,你自己看说明书吧。”小杨说。
妻子拿着瓶子,翻来覆去仔细端详,然后说:“我看不清,你帮我看看吧。”
小杨拿过药瓶,凑到灯光下仔细看,发现药瓶的标签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中文和英文的说明,可就是字太小,字的颜色和底色又太接近,根本看不清。
小杨怕是灯光不够亮,就搬了个板凳,跑到卫生间,站在凳子上,凑着250瓦的浴霸看,结果热得满头大汗,还是一个字也认不出来。
他挠挠头皮,实在没办法,只好对妻子说:“算了,算了,随便吃几粒吧,这是中药,吃不坏的。”
妻子一听,不高兴了,把嘴一噘说:“亏你说得出,‘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哪能随便乱吃!”她想了想便说,“得了,你干脆去买一个放大镜,反正以后集邮什么的也可以用的。”
小杨想到朋友还在等他下棋,便急匆匆地跑到街上,买了一个放大镜交给妻子,安慰她几句,就出门了。可刚到朋友家,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妻子就来电话了:“你干脆去买杆厘戥回来吧,就是中药店里称药的那种小秤!”
小杨糊涂了,拧着眉头问:“买厘戥干吗?放大镜还看不清吗?”
妻子气呼呼地说:“看是看得清,商标上只标明一次吃600毫克,但没有标明一粒多少毫克;只标明每瓶10克装,又没标明一瓶有几粒;我想倒出来数一数,又想到是你吃剩的,也不知道你吃了多少……唉,干脆买一杆厘戥回来,称着吃才保险,反正这东西以后家里称人参、鹿茸、金银首饰什么的,也是用得着的。”
小杨拗不过她,只好又跑到街上,找了半天,好不容易买到一杆厘戥回家,又急急忙忙出门了。
哪知,他还没走到一楼,手机又响了,妻子带着哭腔说:“这药还是没法吃!厘戥的刻度只有‘钱’和‘厘’,没有‘毫克’。”
小杨有些不耐烦地说:“你自己换算一下吧!”
妻子急了:“怎么算,不知道这厘戥是16进制,还是10进制的……”
小杨“吁”地呼了一口气,心说:得了,干脆重新去买瓶药吧,只是一定要问清楚,这药到底怎么吃!
争分夺秒
■ 赵翠花
星期一,医院开例会,负责120急
救派车的老刘,受到了院长的点名批评:“你们这帮人是干什么吃的?医院养你们这么多人,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天天开着急救车闲逛?一个个到底会不会开车啊?”
也难怪院长发火,现在各家医院的急救中心都在抢夺出车祸的伤员。可上个星期,本院急救中心一共接到五个急救电话,急救车也都出动了,却都无功而返。去的时候是响着警报呼啸而去,回来的时候却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别说警报了,连喇叭都不响一声。原因都一样,动作太慢,等赶到现场,其他医院的急救车早就捷足先登,把伤员给接走了。
院长发了火,老刘不能等闲视之,他开完会回来,就把气全撒到了驾驶员身上:“抢救!抢救!关键是这个‘抢’字,首先要抢时间,抢速度,这才能抢来病人,所以,你们的脑子里要时刻绷紧一根弦:那就是一个‘快’字,记住,争分夺秒,时间就是金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