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锡伯族有 6 万余人,大多数居住在沈阳市北、新城子、义县、 凤城等地,以及吉林省扶余等地。另外,一部分锡伯族居住在新疆伊宁等地。 锡伯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文字是在满族文字基础上稍加改变而形成的。 饮食丰富而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与满族接触较多,饮食风俗受满族食俗影 响,以后又由于与汉族杂居,在不少地方又与汉族相同了。 一、日常食俗 主食方面,喜食面条、饽饽(用大黄、黏高粱米制成)等。50 年代后由 于大量种植水稻,食用大米的人多起来,焖大米干饭,熬大米稀饭已成为人 们的家常便饭。 副食方面,喜食猪、牛、羊肉。爱用胡麻油炒苹。喜欢吃鱼,除日常用 煎、炖的方法外,多在冬季家庭自制腊鱼,其味很美,是佐酒下饭的上等菜 肴。巧手的人们还会用蔬菜或豆制品及其他原料制作很多味道各异的小菜, 以备日常之需。 锡伯族同满族一样,忌食狗肉和乌鸦。据说,有一次明兵追赶努尔哈赤 (清太祖)时,努尔哈赤跑到一户人家中,钻进了灶坑躲避,明兵见他在灶 坑,于是填柴点火而去,以为他必烧死。谁知这时出现了一条狗,迅速用嘴 叼着浸湿的棉絮,灭了火,救出了努尔哈赤。又一次,也是努尔哈赤被明兵 追赶,他见势不妙,迅速爬到一棵落满乌鸦的树上,明兵赶至,见乌鸦未飞, 以为树上无人,只好去别处搜寻,使努尔哈赤又一次幸免于死。因此满族人 对狗和乌鸦有特殊的感恩之情,从此不吃狗肉和乌鸦肉。锡伯人因多年受满 族影响,故也不吃狗肉和乌鸦肉。 锡伯人还喜爱喝牛奶、羊奶,爱饮烈性酒,如烧酒等。 锡伯人嗜茶,特别爱喝红茶,每日都离不开。往往是清晨不吃饭也要先 喝茶,男女老少部不例外。过去,人们为了节约,常常把米炒至微糊,沏成 糊米水,叫“糊米茶”,也别有风味。 二、岁时食俗 春节这是个盛大的节日。每逢腊月二十日以后,家家杀年猪,灌血肠。 血肠的做法与满族同,特别注意火候,不能煮老了,否则出蜂窝眼,要求煮 好的血肠颤乎乎的,质地似蒸成的鸡蛋糕。吃时与煮好的五花猪肉一起切片 装盘,蘸韭花酱、豆腐乳等调味品吃,称之为“白肉血肠”。 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大年三十”,家家都做“达子粥”。这种粥是 用大米加牛肉末、猪油和各种调味品熬成。入口滑溜溜的,香气四溢。 正月里的食俗基本与满族同。 七月十五 人们要到祖坟上燃香、烧纸。要在家中包饺子吃,或蒸馒头 等,做许多好菜,以此来祭故者。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是人们用锅底的 黑烟子将脸抹黑。不分长辈晚辈,可以互相冷不防地偷袭抹脸。一个个脸上 黑黑的,有时惹得人们哄堂大笑,据说这可以避邪。 其他节日与满族基本相同。 三、礼仪食俗 锡伯族家中生小孩时,要吃面条。孩子过满月时要喝满月酒,小孩子的 外公、外婆及亲友送礼庆贺。家中要挂“喜利妈妈”,这是祖传下来的“记 代”实物,按顺序挂在绳子上。有做成小动物形的,也有做成小鞋、弓箭、 布条之类的。一般生男孩添挂一支弓箭,生女孩添挂一条布条。一代一代地 添挂,越添越多,传宗接代。每逢孩子出生后就拿出来挂上,过后叠起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