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辞山而去的“三五千人”
|
 |
|
陈震康 (1975.09.24)
(上海第二十一棉纺厂工人 陈震康)
《水浒》中的宋江,是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所鼓吹的“替天行道”,和广大农民起义军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宋江反对“聚义”,而主张“忠义”。他在梁山起义军中极力推行一条“专待朝廷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但是广大农民起义军是坚决反对投降的。他们立志“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并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当宋江不顾以李逵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将士的反对,溜进京城去求招安时,而李逵却“拿着双斧,大吼一声,跳出店门,独自一个,要去打这东京城”,李逵的这种革命精神,代表了广大农民起义军战士反对投降的要求。
广大的农民起义军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好汉,他们藐视宋王朝,不怕威胁,不受引诱。当宋徽宗令陈太尉过水泊来招降时,阮小七招呼众人把船棹动,两边水手齐唱起歌来,根本不把这“钦差”老爷放在眼里。阮小七还拔了屑子,使船漏水,对“朝廷大贵人”当场加以戏弄。面对嚣张蛮横、气焰万丈的朝廷使臣,宋江是卑躬屈膝,摇尾乞怜,而李逵却“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当第二次招安时,吴用叫人一箭射死那开诏使臣。这一戏,一扯,一打,一射,大长了农民起义军的威风,也是对宋江的“忠君”思想和投降主义路线的打击。
特别是当宋江“喜得朝廷招安”,“早晚要去朝京”之时,有“三五千”农民起义军战士却不图“封妻荫子”,毅然辞山而去。这一辞,辞得何等坚决,何等好啊!这梁山上“三五千”不知姓名的普通士兵,表明了农民起义军战士的凛然正气。他们不怕官兵的围攻,也不受宋江的欺骗,不愿屈膝投降,体现了农民起义军的革命本色。他们与宋江决裂,就是和投降主义路线的决裂。《水浒》的作者不歌颂农民起义的真正英雄,不歌颂反对投降的革命路线,却为投降主义路线涂脂抹粉,为叛徒宋江唱赞歌,这是对农民革命历史的极大歪曲。
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没有被宋王朝打败,却被宋江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奴才,出卖于朝廷而失败了。我们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从《水浒》这部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提高反修防修斗争的觉悟,为不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