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盲校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策略

作者:盛永进



  特长生导师制的组织既不同与学科教学管理,又不同与一般的个别辅导管理。同学科教学相比,其教学任务的重心在指导,因此无需课堂教学的系统、严密和规范,管理要给予师生双方相对宽松的氛围;与个别辅导相比,其指导对象不仅具体确定,且任务明确,“师徒”双方应明确教与学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否则流于形式,就混同与一般的课后个别辅导。
  
  3 以学习方式为主导的组织策略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5]实行个别化教学,要求管理者引导学习者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因为不同的学习者,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和个人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学习方式,承认和尊重学习的多样性和各种学习等价性,关键在于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盲校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策略/盛永进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盲校学生自发的主动学习,与学校积极的引导管理形成巨大的反差,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的目标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保证。以××盲校为例,1998-2003年义务教育阶段跳级的12名学生中,几乎都是通过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经校跳级考试合格后,升入高一年级的。为了适应学业成绩优异学生的需要,校方尽管有跳级的规定,但在传统的教学机制束缚下,很少主动地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许多学生是在家长或同伴的要求、鼓励下,进行跳级准备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发请教老师或高年级学生,有的干脆只找高年级学生借书辅导。许多学生认为,如果学校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他们会学得更好,他们都希望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得到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学校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从管理的角度组织好,让学生由自发的自主合作走向自觉的有组织的自主合作。
  3.1 自主学习形式
  3.1.1 自主学习的含义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相对”;就行为管理理论而言自主学习又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包含着自我计划、自我行动、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四个子过程。”自主学习的个别化价值在于:“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6]因此,强调自主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针对自己的个别差异,能力、兴趣、特长和爱好等,积极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实现个性的发展。对于管理者而言“独立学习应该是一个对所有表现出钻研兴趣和执着精神的学生开放的选择”[1]。本文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时段中,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采取独立学习的自主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的时空环境划分,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又可分为课堂教室内独立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室外独立自主学习。
  3.1.2 自主学习的组织
  独立自主学习方式的性质决定它具有组织方便、头绪简单、不影响其他学生的特点,组织学习的重心在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学习的方法、资源和克服惰性的意志。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控制自主学习对象:自主学习对象确定的前提条件是在课堂集体教学时,共同的教学内容已满足不了(或不适合)某些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又很难顾及,而学生又不愿跨级走班或当时没有适合其走班的课程,从而组织指导学生实行课堂教学时自主学习。
  二是提供自主学习的场所:应允许学生自选学习场所,如果学生选择课堂内跟班自主学习,应允许学生原位就坐,或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角落自由学习;如果学生选择课堂教室外自主学习,可为之提供相应的场所。如资源教室、图书阅览室、自修室等。
  三是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制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计划、一方面增强学习动机,一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四是提供环境支持和辅导保障:对在教室外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学校应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保障。以资源教室为例,应具备相应功能:提供学习参考资料、教具学具和传递信息的手段。此外还要配备自修室、资源教室辅导教师为自学的学生释疑解惑。
  五是必要的检查措施:对自主学习要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特别是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要防止他们借自主学习为名.行自由休闲之实。学生定期与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课后向老师汇报学习内容和结果,任课教师、辅导教师做有关学习记录并存档等。
  3.2 合作学习形式
  3.2.1 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其特点
  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为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分工合作;二是各自任务不同,但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高。本文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后者即为了实现各自目标所进行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也是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Johnson兄弟认为,合作学习是较理想的取向,它可产生以下的动机效应[8]:互帮互助、共同促进,有利改善人际关系;接纳别人鼓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由此产生更大自信;对别人有更好的觉察能力,包括对别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都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容易产生积极的勤奋和利他行为;能关注各自差异的互补,乐意修正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别人的意见;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乐于接受未来更多的合作。
  3.2.2 合作学习的组织
  盲校实施合作学习管理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伙伴合作学习,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关于伙伴合作学习的形式已很普遍,这里不再赘述,但要强调的是盲校在伙伴的组织上可采取同班(级)搭配,也可以跨班(级)搭配,另外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对辅导内容、目标方法、评估等进行相应的规定。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又一种形式。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在同一小组中彼此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盲校小班化的情况,这里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之有区别,主要是指在全校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实行跨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不一定来自本班,学习的时间也不一定在课堂。小组合作的目的是通过集体动力来推动个体学习发展,把兴趣广、学习意识浓的学生组织起来相互探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它与一般的兴趣小组不同,相对较为松散灵活,活动的开展主要根据意向爱好,或围绕专题进行合作性学习。这种小组合作组织的关键在于诱导合作的行为,培养合作的习惯和方法,特别是以下的技能要加强指导,即学会“求助”与“帮助”,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建议”与“接纳”[9];与此同时要制定规章,引导自我管理,尽可能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2 彭钢.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5
  3 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0
  4 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57
  5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7-248
  6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科学版),2001,2:26
  7 兰祖利·里斯普著.丰富教学模式.华华,戴耘,包容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2
  8 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上海:上海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135
  9 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6
  
  Improving Strategies of Instruction-organizing in Blind Schools
  SHENG Yongji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210036)
  Abstract Organizing of instruction which adapt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 should provid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eac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rganizing of instruction based on course choosing and learning style reform can provide diversified and flexible instruction styles for deepen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n blind school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blind school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organizing strategy
  (责任编校:钟经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