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美术教育对开发脑潜能、促进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

作者:张林勇



  
  3.3 美术教育的心理治疗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有三级目标,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美术教育以其特有的非语言表达方式, 运用美的知觉, 通过转移、转化创造力与美感经验调适人的心态来达到自我疗养和孕育心灵健康成长的目的。可以说,美术教育囊括了上述三级目标的所有成分。
  艺术治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5], 当时的人类因对于大自然以及人本身等许多未知现象感到畏惧与恐慌, 所以在岩洞中留下许多壁画, 以表达其敬畏之心来缓解内心压力。发展到今天, 现代医学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 美术在对调适现代人心理焦虑和情绪失调等方面的治疗与保健作用十分显著。一般认为, 美术及其教育活动是一种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是一种颇具疗效的非言语心理治疗。美术及其教育活动透过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建筑等方式, 挖掘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使主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和热爱美, 陶冶美好的意念, 并运用美好意念的心理暗示, 创造出一个生机活泼、心神无比愉悦的精神境界, 使生命充满健康活力, 心灵平静安详。这种美好意念的暗示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调动个体的心理潜能, 使其在生理机能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情绪反映, 对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产生良性刺激, 促使身心更加愉悦和坚强。4 小结
  俗话说“行为心语,画为心声”,美术既反映又锻炼人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心理能力,也牵动着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种心理品质,同时还能激活右脑。发掘美术教育中开发脑潜能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潜能,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促使学生对经典作品和自我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心灵更为敏感,使自己的心理感受更为积极和主动,使脑潜能特别是右脑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因此,寻求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该成为未来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 姜欣.美术——开启右脑之门的金钥匙.成才之路,2007,3:50-51
  3 孟万金.浅论“双脑教育”与“减负”.教育实验与研究,2001,(2):59-61
  4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742
  5 陈靖.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教育与职业,2006,26:98-99The Unique Function of Artistic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Brain
  and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ZHANG Linyong
  (Ouha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Wenzhou,325000)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administering quality education,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unique function of artistic education in perfecting human's qua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unique function of artistic education in enhancing brain potenti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opportunity to integrate artistic educ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 future direction for artistic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
  artistic education brain potential mental health
  
  (责任编校:张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