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家庭功能的关系
作者:杜红梅 冯 维

3.5 家庭功能对应对方式的回归
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为因变量,,以FAD各相关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由表5可 见,家庭功能中影响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较大预测作 用的因子主要是总的功能和问题解决。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作用较大的因子是沟通。

4 讨论
4.1 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稳定因素和情境因素。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遗 传素质、人格特质等。研究认为,人格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受情境变量的制约,人格因素 可能影响的是应对方式的性质和类型。情境因素即不稳定因素主要包括应激情境的客观特征 和个体对情境的主观理解及评价[2]。自我意识是人格特质的核心,属于稳定因素 范畴,因 此,自我意识的水平影响着个体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他们的应 对方式有显著相关。表1所示,自我意识水平低于或等于第30百分位的小学生(N1)与自我 意识水平位于第30百分位至第70位之间的小学生(N2)的比较,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自 责、和退避上差异显著(p<0.01),而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说明自我意识的水平直接 影响着儿童的应对方式,自我意识水平较高的儿童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而自我 意识水平低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候更多地采用自责和退避的消极应对。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 大体一致[5]。但在求助和幻想这两个因子上没有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 。可能是 因为小学生年纪小,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经验不足,遇到问题大多选择求助于成人。另外, 小学生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大多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两组小学生之间在这两个 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见表2),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积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与退避、 自责等消极应付方式呈负相关。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受个体自身能力、家庭和 学校环境的影响。一旦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贬低和轻视,将会造成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 引起自我意识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水平低,易产生负向自我价值评价,在学习和生 活中多呈现消极态度和退缩行为[6]。所以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小学生往往在遇到问 题时,更 倾向于消极应对。而积极的自我,才能具有较强心理适应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因而在面对问 题时,倾向于积极应对。
多元分析显示(见表4),自我意识中影响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影响积极应 对方式的因子主要有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幸福与满足。对消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的因子 有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说明一个行为适当,对自己行为有较强控制力,并且对自己躯体 外貌和品质有自信,具有幸福与满足感的小学生,容易形成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采用积极 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而智力水平低、在学校里所得到的评价过低,并且焦虑过高的小学生 ,会形成较低的自我意识水平,进而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4.2 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的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的质量和家庭亲密度、适应性 [7]。大量研究表明,在诸多家庭因素中,功能性因素(如父母监督、亲子交流或亲密 度等)而非 结构因素(如离异家庭),可以直接预测个体的适应状况[8]。研究结果显示(见表5 ),FAD中 的问题解决除了与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和幻想相关不显著,与其他因子都呈显著相关,其中 与自责和退避负相关。沟通与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显著相关(与退避负相关)。角色与幻 想显著相关,情感反应与解决问题和求助显著相关,情感介入与解决问题显著相关。行为控 制与应对方式各个因子均相关不显著。家庭总的功能除了与应对方式中的幻想和合理化相关 不显著,与其他因子均相关显著,其中与自责和退避负相关。这与以前的研究相一致。一些 研究表明:完整的家庭社会支持明显优于离异家庭和组合家庭;与完整家庭相比,离异和组合 家庭儿童较多采用发泄、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方式[8]。Shek研究发现,积极的亲 子关系 和良好的家庭功能相关,亲子沟通能预测父母和青少年感知到的整体的家庭功能,而家庭功能 和青少年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和物质滥用)也存在显著的相关,那些报告家庭功能不良的青少 年有更多的问题行为[9]。说明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教育 具有自然 性、亲情性、长期性等特点[10]。父母在家庭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小学生的积极 地沟通, 家庭和睦气氛融洽、情感反馈及时,都是影响小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反之 ,解决问题方式僵化、简单、粗暴,亲子之间情感互动不畅的家庭,其子女在面对问题时, 往往采用自责、逃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多元分析显示(见表6)家庭功能中影响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影响积极应 对方式的因子主要是问题解决和总的功能。对消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沟通。说明父 母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是小学生形成积极应对方式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可见 ,家庭功能的完善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家庭功能对其应对方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自 我意识水平高的小学生应对方式也趋向积极,并且家庭功能完善对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应对方 式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论
5.1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其应付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 题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呈负相关。
5.2 多元分析显示,自我意识中影响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其中行为、躯体 外貌与属性和幸福与满足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较大预测作用。而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作用较 大的因子有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
5.3 小学生家庭功能与其应付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多元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中影响积极 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对积极应对方式有较大预测作用的的因子主要问题解决和 总的功能。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作用较大的因子是沟通。
参考文献
1 周恒彩,赵晓静.人格与应对.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7(3):93-95
2 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2,25(6):755
3 MillerI W, R yan CE.The Mc 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s: theory, assessment, treatment and research.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168-189
4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1999.109 -115,149-152,306-310
5 石彩秀.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 68(2):27 -30
6 荆雷,梁执群,张亚宁.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 6, 37(4):382-384
7 Beavers WR, Ham P son. 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 Journalof Family Therapy,2002,22(2):128-143
8 刘丽,姚梅玲.儿童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06, 21:2594-2596
9 ShekD T.L.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djustment ,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 out economic disadva ntage.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3(4):497-500
10 杨丽珠,吴文.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43
11 王玲凤.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 ):286-2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