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国学龄脑瘫儿童入学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王 辉



对集中,主要是痉挛性和无法分类型。调查数据显示,两者所占比例已高达73.5%,即所调查的脑瘫儿童中近四分之三的儿童为痉挛、无法分类两种类型。一方面,这两种类型的脑瘫儿童发生率较高。已有研究显示,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最多见,占53.56%,混合型占12.44%、分类不详占4.58%。曹丽华等也认为,脑瘫儿童的临床类型以痉挛型最多,占全部病例的62.4%,混合型占17.4%,手足徐动型占13.4%,肌张力低下型占0.3%,共济失调型占0.2%,震颤型占0.14%。另一方面,从笔者进行的特殊学校脑瘫学生障碍特征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两类儿童的智力、语言及其他伴随性的障碍较多,因而,大多被送到了培智学校就读。此外,从走访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填写调查问卷的老师对所教脑瘫儿童的类型不是很了解,把有些不属于无法分类者或属于混合型的脑瘫儿童也填写为无法分类者,导致无法分类者的比率增高。同时,这些也说明了培智(特殊)学校老师对脑瘫专业知识的缺乏,老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4.4 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不足,课程设置缺乏适切性
  由调查可知,现有培智(特殊教育)学校大都没有专门的针对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现有课程设置忽视了脑瘫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缺乏适切性。被调查的学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与智障儿童相同的课程对脑瘫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无论在知识教学上还是在功能康复训练方面,都无法满足脑瘫儿童的需要。另一类则强调了脑瘫儿童的功能康复训练,而忽视了对其进行适切的知识教学。功能性学科教学目标停留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水平,则限制了智力正常脑瘫儿童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脑瘫并非都伴有智力障碍,也并非都是智力正常者,他们中有的是智力正常者,有的伴有轻度智力障碍,有的伴有中度甚至重度智力障碍,有的智力处于临界边缘,针对这样一个智力程度不同、脑瘫程度不同的群体,仅用一张课表根本无法解决所有脑瘫儿童的问题。如何使脑瘫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如何使他们获得适切的教育康复,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些都需要特教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索和改革。
  
  5 建议
  
  调查中还了解到一些与脑瘫儿童教育康复训练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教育康复训练中,脑瘫儿童缺乏适合的辅具;老师不知道如何利用学校的环境设施对脑瘫儿童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由于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导致沟通困难,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或见效缓慢;脑瘫儿童缺乏校外的配合训练等等。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5.1 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软、硬件的投入,提高学龄脑瘫儿童的入学率
  我国各省市在推进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培智学校的经费投入,保证学校的场地、功能教室及教育康复训练设备、器材、软件等能满足多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儿童教育康复训练的需要。培智学校和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配置一些脑瘫儿童教育、康复所必需的康复器材、设备和软件,如语言能力、感知觉能力、身体姿势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器材、软件。同时,强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积极引进或招聘一些专门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如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在师资力量及硬件条件完备的前提下,扩大招生量,提高学龄脑瘫儿童的入学率,提供适切的教育康复服务。
  
  5.2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
  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除了需要硬件的保障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软件,是教师的专业素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还要懂得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掌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方法、个别化课程的编制方法及相应的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及康复训练的方法、技能等。因此,必须加强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以适应现代特殊教育的需要,适应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需要。
  
  5.3 努力研制适合不同类型脑瘫学生的个别化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科学性
  根据脑瘫学生类型复杂、程度轻重不一的特点,在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制定个别教育康复计划,编制适合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脑瘫学生需要的个别化课程,以满足每个脑瘫学生的特殊需求,提高所设置的课程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5.4 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之路,构建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教育康复新模式
  随着我国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问题已被提上了学校教育的日程,而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国内医、教分离的康复、教育现状,充分合理地整合、利用资源,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之路。既重视脑瘫学生的缺陷补偿,又重视其潜能开发;既重视其身体姿势、运动功能及语言、认知等能力的康复,又重视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努力构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模式。
  
  责任编校 赵小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