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特征的研究

作者:李 娜 张福娟 叶平枝



题在76次互动事件中出现的频次及百分比见表5。
  
  在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告状一项,共计26次,占总量的31%;其次是寻求关怀与安慰,占总量的21%;排在第3位的是帮助教师做事,出现的次数是12次,占总量的17%;出现次数最少的是共同游戏、询问和发表见解,各自所占总量都在3%左右。其中,社会退缩幼儿仅发起4次互动,主题都是告状行为。3.3.2施动性质和反馈性质
  在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幼儿所发出的进取性质的行为数量最多,共出现44次,占总量的58%;平和性质的居中,为28次,占总量的37%;畏惧性质的行为出现的最少,只有4次,占总量的5%。两类幼儿的施动性质差异非常显著(X2=76.000,df=1,p=0.000)。教师对幼儿做出的反馈行为以中性为最多,共65次,比例高达86%;正向性质行为的数量最少,为3次,占总量的3%。其中,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均为畏惧性质,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行为反馈均为中性(见表6)。
  3.3.3 互动结果
  在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中,教师采取接受取向的反馈行为多于拒绝取向的反馈行为。其中,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行为都是采取接受取向(见表7),而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拒绝取向的比例高达40%。
  
  
  4 讨论
  
  4.1 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多于一般幼儿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认为自己较为忽视其班级中的社会退缩幼儿,因为她们觉得“这些孩子太安静,很乖,不用多费心。但是好像又乖得不是很正常,本来想关注他们的,但平时那么多事情,也就没放在心上了。”但观察记录的数据却与教师们的说法不一致:本研究中一般幼儿的数量是社会退缩幼儿的近6倍,而教师对一般幼儿开启的互动数量仅为社会退缩幼儿的2倍。X2检验的结果也证明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显著多于一般幼儿,这说明教师其实比较关注社会退缩幼儿,她们每天积极主动地与退缩幼儿互动,只是没有得到幼儿反馈。
  
  4.2 社会退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主体地位缺失
  美国社会心理学者F·Jones与J·w·Thibout曾经根据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各自持有的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对彼此行为的期待,将人际关系形态分为4种:假相倚型关系、非对称性相倚型关系、反应性相倚型关系和彼此相倚关系。所谓假相倚关系是指互动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想法发出施动行为或是反馈行为,互动过程对双方的互动行为没有产生实质影响。所谓非对称相倚型关系是指在互动过程中,互动行为主体中一方根据自己的计划发出施动行为或反馈行为,而另一方则以对方的计划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据。彼此相倚型的互动是指参与互动的主体双方既能够根据自己的计划发出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同时又能兼顾到对方的行为意义。而反应性相倚是指参与互动的双方在开始互动之前并没有什么具体、明确的计划,或者即便有所打算也并不是很坚决。
  按照4种人际关系形态衡量的话,绝大多数社会退缩幼儿的师幼互动事件,都是非对称相倚型关系。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社会退缩幼儿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统计结果支持以上结论:在社会退缩幼儿的124次师幼互动中,所有由教师作为施动者、幼儿作为受动者的互动行为事件为120次;而幼儿作为施动者、教师作为受动者的数量只有4次。
  
  4.3 社会退缩幼儿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
  在师幼互动主题上,教师作为施动者确立的主题被一般幼儿接受的比例高达87%,而在社会退缩幼儿身上,接受比例仅为60%,有四成社会退缩幼儿拒绝了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主题!这说明,即使在教师开启的为数不多的指向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事件中,仍有四成互动主题被社会退缩幼儿拒绝,这更减少了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机会。社会退缩幼儿对教师开启的互动不敏感,原因不同:可能是退缩幼儿明白教师指令,故意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合作;也可能是退缩幼儿能力低下,无法完成老师指令;也可能是社会退缩幼儿不明白教师指令。
  
  4.4 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模式单一
  本文从现场观察到的448个师幼互动事件中抽取出18种不同主题类型,分别涉及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指导、生活照顾、习惯培养,幼儿对教师的求助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信息与情感交流多个维度。分析显示: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互动的主题事件的内容明显是以完成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任务为主。在教师开启的指向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主题中,34%是照顾生活,26%是指导游戏。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都是教师保育和教育任务的最基本职责,是幼儿园和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责任,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义务。与此相比,对待一般幼儿,教师更多的是约束纪律和询问,分别占35%和18%。这说明,与一般幼儿相比教师认为社会退缩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且,教师忽视社会退缩幼儿情感和态度需求,因为在观察到的互动主题中没有记录到抚慰和表达感情的互动主题。
  
  4.5 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表现出负向情感
  在任何一次师幼互动行为中,教师和幼儿都产生一定情感倾向。幼儿对教师所怀有的情感特征与幼儿在互动中的表现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互动中对社会退缩幼儿以不满、厌恶等负向情感较多,喜欢、赞许等正向情感较少,社会退缩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共鸣。访谈发现,尽管教师意识到对社会退缩幼儿给予及时的安慰与爱抚,对于幼儿社会性等方面发展很重要。但是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却差强人意。观察记录显示,教师很少关注社会退缩幼儿的情感和需求,甚至连对幼儿最基本的询问,发生比率也极少,占互动总量的14%。
  
  5 结论
  
  5.1 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开启的互动事件数量明显多于一般幼儿,但互动常常得不到社会退缩幼儿的反馈。
  5.2 绝大多数社会退缩幼儿的师幼互动事件为非对称相倚型,教师在互动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5.3 与一般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幼儿更加容易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事件。
  5.4 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主题以照顾生活和指导游戏为主,教师较少关注社会退缩幼儿情感和态度需求。
  5.5 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态度以不满、厌恶等负向情感为主,社会退缩幼儿的情感体验难以引起教师共鸣。
  
  (责任编校:张彩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