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二月河及其《乾隆皇帝》
作者:滕剑锋
面对国家的政治,在《日落长河》的第十七回中,乾隆也是越来越不明白,好江山为什么越治越乱。然而,从文本中不难发现,虽然乾隆在政治上非常用功,但是由于政治手段的落后,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所以在文政(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又搞了许多文字狱等)、武政(攻打金川不力等)上都渐渐显出封建统治的弊端。作者在《文坛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一文中这样表述:通过对专制的描写揭露封建专治的虚伪性,一方面从诗词歌赋中综述当时文化的灿烂,同时另一方面表现这种文化的劣根性。鸦片战争被西方文明碰得粉碎,三位皇帝有责任。
历史发展到乾隆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显出优势。而在《乾隆皇帝》中读者几乎没有看到这个封建帝国与外界的一点接触,闭关锁国式的统治,怎么能蒸蒸日上呢?也正如作者所言,“闭关锁国的政策把清王朝的希望与光明都锁住了。”[6]
在家庭事务当中,他也没有能够“清明”。后妃与太监通奸,宗学闹事、后宫中有人陷害皇子等等,他这个大家长也没有能够将事事处理的干净利索。唯一的真爱,也只是皇后。唯一的爱子,却生在了傅恒的家中。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一个男人来讲,是一种生存的悲剧。他虽然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上,但是却是孤家寡人,臣子、后妃都不是他的知己,无人能真正了解他的政治理想,而他也缺乏真正的得力的政治助手,所以,他的精神无疑也是十分孤独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通过乾隆这个人物想显示出的是,无论任何人在生存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无奈,尤其是拥有独特身份的封建帝王,他的个人的命运裹进了国家的命运之中。
从乾隆个人的治国、治家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个人的精明强干并没有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相反,他的政治政策把国家和他个人都推到了黑暗的边缘。所以,他的精明强干无疑是带有极为强烈的讽刺意味与悲情的因素。作者在这一方面描写得越多而悲情的意味也就越浓厚。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是在赞赏中加入了强烈的批判因素,从感性的生活入手,作了理性的批判,从而塑造了一个辉煌的悲剧性的历史人物,而作者也试图在这个批判与赞赏的矛盾中找到一种创作的快乐,在无限的赞赏中显出批判的神情。
因此,作者从塑造乾隆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诸多事例体现着他的一种创作理念:用悲剧的手法创作历史,用艺术的方式来重现历史,而当历史与艺术发生冲突时,历史又为艺术作让步。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是成功的,他的艺术的重现历史的方法,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开辟了一条悲剧创作的新路子。这种方法借鉴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塑造了一个悲情的帝王项羽的方式,他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的盛极的富贵生活的极致描写和对后来的败落的鲜明的对比的创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这种落差式对比的悲剧手法,增添了作品的文本的魅力。
所以,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除了有紧张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的历史生活画卷以外,更有一种能打动人内心深处情愫的魅力: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由于结局的不可逆转,创作只能沿着无情的历史的足迹,来找寻有情的创作空间。而在这无情和有情之间,充塞的却是无尽的悲情。同时,也给读者一个想象的再创造空间,揭开封建君主生活的神秘的面纱,让读者用自己的丰富的想象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与命运抗争,虽然这种抗争只是一种想象,但同样使读者产生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抗争的快感。所以,二月河拥有众多的读者,而他也用读者的阅读证明了自己创作的价值。
注释:
[1][2]二月河:《风华出露》第四回。
[3]二月河:《天步艰难》第三十七回。
[4]二月河:《天步艰难》第三十八回。
[5]二月河:《日落长河》第三十一回。
[6]二月河:《献给读者的情书》。
参考文献:
1.《命定神话与中国悲剧精神》。
2.《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3.《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访二月河》《人民日报》1993年3月19日。
滕剑锋,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