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理性探析
作者:孙云凤
任何科学目标的实现都是以实施计划的合理性为基础前提的。根据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训练在优化训练内容的同时,应注意增强计划性,以发挥整体优化的效益。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四个基本要点:
1、积累语言材料。语言信息是思维的材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
2、提高言语技巧。说话人想收到交际的最佳效果,必须围绕既定目的,对语音编码实行最佳控制,即按照语言的规则将这些词语排成正确的次序。这个由语言的规则构成的控制体系,就是口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言语技巧。
3、丰富言语生活。口语交际的全过程都涉及到储存的信息与大脑高级自觉意识活动之间的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始终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要更丰富、更广泛,不应局限在课本,而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智力背景,提升口语交际的质量。
4、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习惯。积极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听说读写共同具备的要求。没有积极而持久的口语交际兴趣,人们的智力会凝滞甚至衰退,语言也将随之退化和衰老;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听的抗扰力和准确度会减弱,说的混浊度会因不良习惯的干扰而增强,语言品质就会受到侵蚀。在训练全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要求,加强趣味性。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基本要点不是并列的,而是处于两个平面:语言的材料和言语的技巧属于语言学平面,兴趣和习惯属于心理学平面。它们又共同受到智力活动的制约。在编码阶段,智力活动决定着说话者对词语的选择和言语形式的组织;在解码阶段,智力活动决定着听者对言语形式的辨认和分析综合。发展智力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环节,它影响着、推动着进而决定着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加强思维训练,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积累材料,习得技巧,更要不断拓展视野,丰富智力生活。
(三)学生口头语言的特点——口语交际训练的针对性
口头语言的学习是人类智能开发的第一项工程。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言语的发展逐级上升。小学生主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发展语言,培养独自言语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语言尚处于积累和学习时期,对成人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可塑性特别大,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往往对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非常有利于良好的言语习惯的培养。
初中学生内部言语在外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与思维同步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先想后说后做的水平逐步提高,并且在说和做后,进行自我评价。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尚未定型,在说话和交际方面还没有高中生那么多的羞涩感,这对登台演说、当众讲话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抓紧这一时机进行正规的、严格的口语交际训练,将对孩子一生的智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学生的言语一般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表现在:一是词汇比较丰富,口头言语不但能作连贯的叙述而且讲究修辞,使言语表达得更细致动人。二是由于学习了语法和文言文,他们的语言结构趋向复杂,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典故和学习过的术语、成句。三是能独立地进行听说读写。四是能够运用内部语言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业,进行自我监督并自我调节以支配自己的智力活动,考虑自己的思想方法。
综上所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以理论为依据,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突出口语交际训练以思维训练为重点的理论思想,努力开发富有智力价值的课题,设计富有智力价值的方案,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口语交际训练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各个年级之间应有连续性、循环性和递进性,体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的渐进过程。在口语交际训练的结构层次上要有针对性。各种训练应保持各自的结构层次,形成各自的训练序列;而根据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不同特点,又应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学段相对独立又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拟定明确的阶段要求和具体的测试指标,防止和及时纠正语言发展中的自发偏异现象。小学、初中侧重于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高中则侧重于言语技巧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不同年龄段也应有所不同,努力加强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去。
孙云凤,女,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学科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