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3期
庐隐小说创作的情感宣泄性
作者:李国英
庐隐小说呈现出情感宣泄性特色,也是作者的文学观的直接体现,是作者清醒自觉的审美选择的结果。她虽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但明显受创造社文艺思想的影响,她主张一种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提出“文学创作者是重感情,富主观,凭藉刹那间的直觉而描写事物,创造境地。……情之所至,意之所极,然后发为文章。”她说她的创作是“激情于中,自然的流露于外,不论是‘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总而言之,心声而已”。她为了更直率地表露自我,更好地表达自我主体意识和个体情感,在小说的组织形式上,她有意识地借鉴了外国近代小说的艺术结构,将书信体、日记体结合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作为其小说表达的重要手段,把自己对社会的义愤,对生活的看法、评价,都注入作品中,融入形象中。因书信体和日记体都包含了叙事者的自我告白,而这种自我告白的话语形式,便于表达出人物的内在意识,展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挖掘潜藏在人物心底的秘密,同时也更容易使创作主体直接介入作品,可以借助作品直接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情绪,最能直抒胸臆。使用第一人称,不仅使故事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且往往被叙述的主人公与作者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作者感同身受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并且为之哭诉,为之悲愤,为之争鸣。庐隐自觉地把主观抒情当作文学创作的基本标志,通过宣泄方式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认识。
应该说,庐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情感宣泄色彩,虽然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作品应有的思辨性和理性说服力,采用日记体、书信体形式也在反映社会的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于释放负载着千年重压的女性灵魂,宣泄她们在动荡、变革的外部环境中的内心躁动,有着特殊的便利。事实上,作者以其特有的女性气质,加上擅长于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的表达,为我们造出了一个深情的主观艺术世界,为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作品给我们提供的认识天空虽然不大,但其中蕴涵的真挚情感和不懈探索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染和感动,它们在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独特认识和审美价值是勿庸置疑的。
李国英,女,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