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三组关键词
作者:苏 也
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的第二女主角小福子。“小福子长得不难看,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整齐的牙来”,小福子首先从外表上就与虎妞形成一种对比。再从身世上看,小福子的母亲被父亲气死,又被无能的父亲卖给军官作小妾,被抛弃后又因为贫穷而沦为妓女,最终上吊自尽在野树林里,死无安身之地。由此看来,小福子的命运悲惨性绝对不亚于虎妞,甚至比虎妞还要悲惨。但为什么我却一再强调虎妞才是作品中最大悲剧人物呢?就是因为虎妞和小福子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同样是面对残酷的命运,虎妞敢于与父亲斗争,敢于向社会反抗,但小福子不会也不敢。她只会任凭父亲的摆布,甘愿受命运的安排。
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纵观全书,我们也会发现小福子的悲剧同样也是社会的悲剧,同样也是时代的悲剧。如果说虎妞的死是由于她与社会的冲突和格格不入,那么,小福子这位美丽、善良、顺从的女性,为什么同样走向了悲剧的深渊呢?这两个悲剧女性告诉我们,在那样一个社会里,抗争,就得死,不抗争,同样是死路一条。
别有意味的是,老舍在对小福子这个人物的处理上有着与虎妞截然不同的地方。表面上看,虎妞是一直处在生活的强势地位,而小福子是一直都处在弱势地位,但是强势的虎妞一直追求和争取的东西就在不经意间被弱势的小福子得到了,那就是祥子的爱。在祥子的眼里,小福子“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里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由此可见祥子其实打心眼里一直爱的都是这个与虎妞完全不同的小福子。我认为,这是老舍在整个作品中营造的最大的讽刺。我们一直都认为祥子是一个老实,坚毅,有骨气的祥子,一个不同于社会其他底层人物的形象。但是祥子还是祥子,那个像骆驼的祥子,他虽然年轻力盛,倔强好强,但他在本质上还是那个封建时代的产物,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其他的普通车夫没什么区别。面对接二连三的人生挫折,他还是沉默地选择了顺应,选择了同样选择顺应的小福子。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只有一个虎妞的话,那么在她的周围,一定有几百个小福子。这是时代的悲哀。同样,如果在那个时代有一百个人出来在虎妞和小福子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这一百个人一定都会选择小福子。这是时代更大的悲哀。
三、理想与现实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讲完《骆驼祥子》的整个故事,我想可以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像祥子在买到他的第一辆车后,对未来发出无限的幻想与憧憬时一样,一定会有一个声音在故事的幕布后,用一种冷漠而又残酷的语调说,“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非例外。”
游走于理想与现实的边沿,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他又有什么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中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买车,成为了祥子那最直接的理想,然而理想实现之后,他所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车被军阀抢去,差点还丢了性命。在悲痛的伤口中爬起来,祥子又燃起了新的理想,凭自己的努力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而钱还没来得及凑齐,祥子所有的积蓄又叫特务抢去,现实又一次在祥子伤痕累累的身上开了一个玩笑。虽然不爱虎妞,但这个女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又给了祥子新的希望,他又开始有了一些关于家庭、关于父亲的理想,但是,现实的愚昧和残忍,或许还有其他别的什么,又一次将他美好的理想撕破,虎妞带着个孩子,在夜里断了气。事业没了,家庭也没了,似乎身边的那个小福子就成了祥子心中的唯一希望,于是,出去再拉个活干,等到有脸见小福子时就回来娶她成家,就成了祥子的最后理想。然而,在一切都似乎有所转机的时候,小福子却被卖到“白房子”,最后惨死野外。面对这无情现实的当头一棒,祥子大概也没有什么力气再去伤心了。终于,在无数次的命运捉弄中,当年那个年轻有力的祥子不见了,他开始由原来的烟酒不沾的小伙子,变成现在吸烟上瘾喝酒成性的中年人。从原来那个老实卖力的上等车夫变成现在这个“心里松懈,身态与神气便吊儿啷当”的懒汉。
在理想与现实的搏斗中,理想总是无力回天地败下阵来,一颗完整的心灵也在这无数次的摔打中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而我们所看到的祥子,奔跑中的祥子就像是在一段崎岖的山路上完成这段不断跌到、爬起、再跌到的过程,他在这段奔跑中终于是摔得遍体鳞伤,摔得奄奄一息。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块有棱有角的宝石,在无数次的打击和挫折下,终于是磨平了棱角,磨灭了光泽,最终成为了和路旁泥土一样的无用碎石。
祥子如此,顺从的小福子也是如此,而具有反抗精神的虎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苏也,女,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06级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