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从补天神话看刘醒龙的《圣天门口》
作者:鄢 鸣 张吉洋
但是,透过历史的表象,可以发现,整部作品更深层蕴涵了女娲补天的神话原型。
首先,小说中多次出现“天”。小说题目叫《圣天门口》,镇叫天门口,生长燕子红的地方叫天堂。柳子默是学气象的。二十四朵白云是作品中一个美丽的意象。就是那穿插的大别山说书,也是从混沌初分、天地起源开始的。所以“天”是理解整部小说的一个关键。
其次,女性在文本中处于中心地位。女娲补天,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1]但其成形却在母系氏族。另外,女娲还有抟土造人的神话。雪柠的梅外婆曾是护士。她的工作是接生。面对产妇时,现实杀戮丝毫不能左右她的决定。生育被上升到近似宗教的高度加以赞美:“看一个人诞生是很了不起的事,看一个女人为了别人的诞生而将自身置于垂死就更了不起”“人活一世,开始就要坦荡,别以为小家伙没睁开眼睛就看不见,可我们明白,我们看得见,我们明白了看见了就要为别人着想。”当别人围着看时,她“掀开盖在雪柠身上的绣花被面,玉一样的下身,亮晶晶的闪耀起来。梅外婆毫不在意四周的动静,继续用手在雪柠那微微抖动的腹部用力推搡,经过肚脐,一步一步地向下延伸,最终在被大腿挡住的地方稍作停留。”[2]这与女娲造人的精神是一致的。
再次,文本中对应出现了共工。“共工出世乱乾坤。说起共工一段文,共工本是一帝君。贪色无道失民心,祝融一见怒生嗔,领兵与他来相争。共工大败走无门,当时心中气不过,两头触崩不周山,上方倒了擎天柱,下方裂了地与井,洪水泛滥又混沌……”[2]《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上古神话较少包含道德说教,共工实际上是悲剧英雄。神话赞颂了其惊天绝地的反抗和破坏力量。杭家除了硝狗皮,还劫道。在九枫身上流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家族血液,也与共工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相似。共工在争帝中败北,杭家与雪家争夺镇长也败下阵来。杭家参加革命,除了不共戴天的仇恨在起作用外,也有争夺权力、出口恶气的因素。杭大爹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人死不能复生,只要县里答应让九枫他父出任天门口镇长,老二的事就算到此为止了。”[2]最后杭家撞毁了小镇的“天柱”。而九枫则总不忘独立大队。有一支杭家军在,他说话就一言九鼎。故事伊始,雪柠问了一个让大家都犯了难的题:“历史上第一个被杀的人是谁?”[2]到了结尾,“想不到答案在杭九枫的心里藏了几十年:最先被历史所杀的人是共工,他因为撞倒不周山导致天地倾覆而遭女娲怒斩。这是董重里的说书中,开宗明义就有记载。”[2]所以,杭九枫体现了来自无理性蛮荒时代的原始生命力。
补天神话的关键是救世。梅外婆就是用“爱”的五色石在补天。当争论“在历史中谁是最后一个被杀死的”时,“他俩异口同声地说,最想成为这个答案的人是梅外婆。”[2]暗示了善能克服一时的恶,成为拯救力量,使人获得最后的救赎。这也与补天神话中“再造天地”的精神是一致的,只不过拯救的力量不再是神罢了。
注释:
[1][4]《淮南子集释》何平撰,中华书局出版,1998年10月第1版,1998年
[2][3][5][6][7][8][9][10][11]刘醒龙著《圣天门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鄢鸣,男,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05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吉洋,男,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05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