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郭艳玲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从1902年(即清光绪28年)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出现开始,到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我国的高职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这期间职业教育经历了不懈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差距。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许多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进而要求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也要相应提高。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特点上的差别。播音主持专业是与传媒业共同发展的新兴专业,这一专业的理论体系仍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中的播音主持专业应更加突出其实用型、技能型,而不是播音学科教育的简单压缩。如何探索出适合播音主持专业在高职教育范畴内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高职教育中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能够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充分体现职业技能的特色。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的顺序和思路,而是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并考虑播音主持专业的特点,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导入点,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课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对多数初学者来说很陌生,与他们既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联系不多,很难立即对其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顾虑或迷茫的情绪。另外播音主持专业理论术语生涩、难记,学生要想熟练掌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经历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如果只是开门见山地下定义、举例子,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找对教学内容的导入点。从这个导入点出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和对比,经过严密推导,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导入点的定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与新的授课内容是否有联系;二是导入内容是否是学生所熟知的。例如,在讲新闻播读时,就要把《语言表达》这门专业基础课所讲解到的备稿六步再给学生提出进行复习、讲解,以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这种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熟知的事物为导入点,使学生学习新内容有了参照物,教师引导讲解自然,避免了单刀直入式教学法的突兀感。
2、引进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先提出来的。微格教学中的“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这里是指分类研究教学行为的规律,从而掌握教学技能。现在看来,必须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的评价依据,同时,借用现代的视听技术和声像设备手段,来完善教学环节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目的。
播音主持专业进行的“微格教学”,是放大教学过程中各个细微部分,发现、剔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细微问题,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的教学质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建全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每门课必须在每学期开课前出台完善的授课计划;再根据授课计划,每位教师提前一周拿出本周内的教案;再以教案为基础,提前一周说课;接着上课时录音或录像,课后本人和专家督导组共同观摩分析,查找问题,趋利避害,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微格教学”如同在放大镜下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放大各环节细部,使各个环节运转规范化、科学化。在整个动态的过程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具体的授课计划是执行“微格教学”的前提;课前的准备教案和说课是“微格教学”的准备阶段;而课上录音或录像以及课后的观摩分析是“微格教学”见成效的结果阶段,这是“微格教学”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没有这个阶段就不能称其为“微格教学”。
3、小组授课,注重因材施教。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基础、智商、兴趣、爱好都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形式不同于其他课程,采用的是小组授课形式,即把学生按照专业基础分组,基础接近的分为一组,每组以10人左右为宜。每次上课,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辅导到,并根据他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出解决的办法,要求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同时,由于并不是单独的一对一授课,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比较,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步。
4、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实践教学活动。
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职业意识。对于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来说,其特点就是在学生掌握一定深度、广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其具备初步的专业技能。在理论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以后,就应该让学生接触实务操作。重视学生实际技能训练是职业院校的任务之一。如《语言表达》课程,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就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模拟进行,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检验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找出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节目主持》课程中,当理论部分学习完毕,学生可以去演播室、音频工作站、录音间或电台、电视台实践,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现场驾驭能力,从而培养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今后走上播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份量,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应该占有较大比重,调查显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最佳比例应该在2:1到7:3之间。如果实践教学比例过小就达不到技能实训的效果,反之理论知识功底薄弱,学生也无法顺利进行实际操作。
三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办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职业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比技能、比业务,使学生从中找出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专业信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纸上谈兵”。
四是加强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前辅导,增加就业机会。当今社会看重能力,而职业技能证书就是一种证明。作为职业院校有责任组织学生进行考前辅导,由教师充分了解考证情况后制订出培训计划,分步骤、分环节地进行有针对地辅导,提高通过率,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最后,运用场景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所谓场景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变成有人物、背景、场景的故事或实地实景,通过情节和实景再现文字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启示。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大量运用到这种教学法。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体现教书育人的效果绝大部分是课堂上教师能否以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言以概之,课堂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窗口,我们要努力探索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剔除糟粕,留取精华,使这个窗口给学生展示最美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教学法管窥》,《现代传播》2006年第6期。
2、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要求》,《现代传播》2001年第1期。
3、沈琳《高职教育改革研究与探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魏素清《广播电视艺术教学改革初探》,《现代传播》2000年第3期。
5、曾凤春,姚波《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郭艳玲,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