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炫耀
作者:沈亚春 韩丽红
据说孔雀开屏就是向异性炫示自己的美丽,以博取对方的悦纳。当然在这方面,万物灵长的人类自会毫不输于虫鱼鸟兽,古人就说过,富贵而不还乡,有如衣锦而夜行。衣锦而夜行,其谁能见?想得到别人的夸赞也就万万不能。晋时石王两家斗富,居然点巨蜡当柴禾做饭,“设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夸耀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在现实中,只要稍加留心,不难发现炫耀和生活如此似漆如胶,密不可分。说有一个老头子,一生没有狗屁所为,就爱在人前充个能,露个脸。一日,他推着独轮车,推着推着,车子翻到沟里去了,他觉得挺失面子似的,就大声嘀咕道:“人老了真是没用,年轻的时候,这么百来斤的东西提起来就跑,哪里要车子推!”他又前 后望望,发现附近一个影子也没有,便感叹道:“唉,年轻的时候也是狗屁胡说。”武穴市有个叫向文的村子,那里周围一带流传着一个笑话。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个姓向的老者眉开眼笑,别人问他为何这样高兴,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慢悠悠地答道:“我们向家终于出了一个营股(土语,大人物之意)儿。”人家问,是哪一个“营股”儿,他大拇指一翘:“就是向雷锋啊!毛主席都说过的。”姓汪的喜欢夸有个“汪静风”,他是明朝时的探花;姓严的说有个“严贼毛”,他是个快腿神偷,倒着跑比狗还快。黄梅人喜欢夸有个“黄梅戏”,只是黄梅戏在安徽唱红了,黄梅就要争一个“发源地”,黄州有一个赤壁,蒲圻就要争一个“真赤壁”,于是争出了一个“文武双壁”。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南阳究竟指哪里,过去有过去的说法,现在有现在的说法;专家有专家的说法,民间有民间的说法,各地有各地的说法。但都免不了有点儿炫耀的意味。
炫耀有一种冲动,它有如腹中一个足月的婴儿,冲动让炫耀及时“降生”,仿佛不显摆显摆心灵便不得安宁。
炫耀又伴随一种羞涩,它常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地现身,此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是绝对不必“千呼万唤”。
炫耀的心理机制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优长为特质,以张扬为动机,其通项公式是kdg。其中,k为常数项“我”,d为关系项,如“的本事”“的地位”“的家里”“的同学”“的老乡”“的上级”“的县里”“的国家”……g是英语“grace”的首个字母,意为优佳,是个变数。
没有谁撒播炫耀的种子,而它却漫山遍野;它怪异的气息渗入每一个角落,充溢每一处空间。炫耀作为一种心理炫示,作为一种渴望受到别人羡慕的心理需求的外在显现,作为一种自我价值的放大化的肯定,其实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世人诸多的劣根性,使得炫耀“彩屏”的背后难以避免地露出不光彩的金臀。
聪明绝顶的今人对炫耀的妙用研究得可谓至明至透,至清至彻。他们可不讲究什么害羞不害羞,一张名片就要印上十几个头衔,并且常常冠以“大”“最”“总”“著名”的光环,口气大得吓人。他们也不管别人感冒不感冒,一个死命的炒作,炒出一个什么星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有的产品招摇过市,大吹大擂;有的商品委身媒体,搔首弄姿,有的作品越洋跨海,惊天动地——这是可恶的炫耀。不知他们在炫耀的同时,在吐着唾沫点数钞票之前,可曾想过别人的感受。爱不爱炫耀,炫耀什么,怎样炫耀,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也与一个人的素质有关,还与一个人的人品有关。一个普通人,在别人面前吹一吹牛,显耀显耀自己,无伤大雅。而有些当权者,他们却拿老百姓的血汗、信任、重托去捞政绩,挣形象,换面子,制造着浮华,欺骗着上级,坑害着群众——这是最可恨的炫耀。还有一种最可悲的炫耀。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远华案件”中臭名昭著的“红楼”似乎是这种炫耀的最生动的注脚。
现代人热衷“回归自然”,这炫耀的本性是否也该回归?
沈亚春,韩丽红,湖北黄梅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