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写作教学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作者:常小鸣




  善于鼓励与疏导是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无论是学生的发言、作业、回答问题,平时流露出的只言片语,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都必须坚持疏导的原则,从表扬、肯定、帮助等正面的角度去做工作,尽量避免负面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和谐和融洽起来。
  
  三、善于构建良性评价的平台
  
  现代写作学揭示了一个基本规律:积极、良性的氛围有助与写作主体潜意识系统的信息传递,加快神经网络的沟通,对写作主体的构思、集材、确立主旨等写作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写作教学;有的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重点为辅;有的课难度较大,则由教师主讲;有的课让学生谈自己写作文的心得体会;有的课则采用“小组讨论,再由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谈自己所在小组讨论的基本意见,教师再加以点评”的方式等等。
  这种“小组讨论、大组发言、教师点评’’的教学形式最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在小组讨论中,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发言,为了方便参加“大组发言”的同学归纳“小组讨论”的内容,小组成员还要写发言稿或“发言提纲”,这不仅增加了“写”的机会和口头表达训练的“量”与“质”,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的状况,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与看法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听取别人发言,评价别人发言,和小组中其他组员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讨论中成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心态的转变,他们逐渐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旁观的听为主动的投入与参与,积极的心态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极大改变。
  不仅如此,在“小组讨论”阶段,每位同学的观点都被记载下来,或者每位同学都要交发言稿或发言提纲,由参加“大组发言”的同学加以整理、归纳,再到大组发言,由于每位同学都有到“大组发言”的机会,因此每位同学都可以受到归纳、概括、综合材料的训练,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种教学形式较受欢迎的另一原因是,每当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时,全班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小组代表发言完毕之后,全班同学又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的感谢;每位同学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既肩负着小组成员的重托,又受到全班同学的鼓励与支持,在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变得亲近,变得融洽,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被推向高潮。
  在一次写作期末考试中,某班有二十余位同学在作文中给“小组讨论、大组发言、教师点评”的教学形式以高度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形式给了我们展示自己思想、见解与能力的平台,同学的鼓励与认同让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在写作课上感受到了亲切与温馨,这让我们对写作课不再感到陌生和可怕;这种美好的感受让我们爱上了写作课。
  还有一些学生在试卷中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施展能力的平台,希望老师多多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还有的同学甚至写,“希望多开一年写作课”。
  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使得学生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激励,他们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他们会因为热爱写作去积极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探寻写作的种种奥秘;他们会在“入迷”之后,纵然历尽艰辛也仍然百折不挠,求索前进,这种巨大的潜能一旦释放,就会摆脱被动地学习写作带来的种种弊端,使写作课的教学“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因此,写作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积极地,正面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远离失落,走出阴影,进入良性循环,让写作课充满活力与欢笑,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常小鸣,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