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析李清照的言愁词
作者:向 莉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上词中深刻而又率真地写出她遭遇不幸后惶然失措的痛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连用七组叠字,如泣如诉、声情并茂地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形态刻画出来。梁启超在《中国韵文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道:“这词,是写从早至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词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从这样痛苦的一天,我们可以想见女词人无数个痛苦的日日夜夜。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的女词人蛰伏在无边的愁绪里,晚来的急风、解不开内心愁苦的淡酒、似曾相识的孤雁、憔悴零落的菊花令她不禁发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沉重叹息。黄昏的梧桐雨更滴在她凄苦的心上,令她终于无法遏制地迸发出“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由于过度的敏感,她往往倾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痴语,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伤心时候见到的大雁她就当成是以前见过的。这种无理而妙的痴语把她孤寂难当、无依无靠的内心和盘托出。从一已的悲哀中,透露出国家、时代及社会的悲哀。李清照是那段屈辱历史的受难者,是那个苦难时代的见证人。刘大杰先生说:“她是一个历史的受难者,她的生活情感,和当日无数流亡者的生活情感基本是相通的。因此在李清照的后期词中,所表现的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下和悲痛的感情,具有感人的力量,她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她的悲剧间接体现了历史的悲剧。她抒的情,写的恨,表面看是个人的,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她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女词人经历了九年的逃亡生涯,作于浙江金华的一首词。流离失所,飘泊天涯的疲惫令她“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心头郁闷的词人想通过泛舟双溪来排解,但这沉重的家国之痛又怎是那小舟所能承载得起的呢?这首词抒写了女词人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倾吐了历史受难者的内心痛苦。由于内心深重的痛苦,加上生活视野的局限,李清照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特别敏感。花开花谢、梧桐细雨、雁影莺啼等,都能触动她的愁思。在“魂梦不堪幽怨”之时,“更一声啼鸟”(《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杜鹃啼血的哀鸣仿佛化成了她的悲泣。李清照注重心理描写,善于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写天涯沦落之感:“如今憔悴,风餐雾鬓,怕见夜见出去”。(《永遇乐·落日熔金》)让读者真切地领略到女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李清照言愁词之意义
李清照所写的词作中,愁情词占了大部分,其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在易安词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吟诵李清照的言愁词,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她大胆、坦率、纯真的情感。李清照的愁情词从内容上看,以南渡为契机,分为前后期,前期词写离情别绪,后期词写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凄苦及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前期词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执著,后期词表现了她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和对故国的深挚热爱,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李清照的愁情词从艺术成就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尽管在李清照的愁情词里所抒发的,都是一个“愁”字,但她却能将这种人所共有的感情,写得富有个性,各有情韵,给人一种“常中有变”、“层出不穷”的感觉。“愁”本来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的东西,李清照却善于把它们形象化,把愁情写得具体生动,真切感人。李清照的词作虽大部分写离情,却不萎靡颓废;细腻委婉,却又不纤柔造作;清新自然而绝无绮艳雕琢。这就使李清照的词作独树一帜,形成了她独特的“易安体”,在宋代词坛乃至历代文坛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赢得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交口称赞。
参考文献:
[1]王秀红.李清照的超前女性意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4
[2]成明明.从咏花词看李清照创作的忧郁特性[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9.1
[3]张君宽.李清照言愁词简论[J]宝鸡师院学报1985.4
向莉,女,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中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