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初探

作者:许贤波 虞诵南




  面对月光世界,李白,只有醉了。醉中的李白与月对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月亮阅尽了千古风流,可是她,就那么淡淡地超然地挂在天上,人间的一切似乎全在眼里,又似乎全不在眼里。这样的月亮融进李白的酒杯,怎不使醉中的李白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月在酒里,酒在诗中,一个飘飘然然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真的不解饮吗?此时此刻,只有月方解其情,只有月方会其意。所以,不是月不解饮,而是只有月才解饮的浪漫的忧伤,只有影来随身的诗意的寂寞,充溢在李白的心头。李白醉了,醉在这如诗的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明月相伴,李白,愿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
  (6)以明月探求人生哲理
  月与天地齐寿,亘古不变,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相对照,一永恒,一短暂,引来古今多少哲人的苦苦追问与深长浩叹。
  “青天有月来几时”诗人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我今停杯一问之。”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却会万里相随,不离不弃。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诗中对白兔、嫦娥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的却是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诗人对人生哲理的一番探求。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无限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念之情,表现了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执著追求。
  醉了的李白整个儿把自己释放在这一个美的天地,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种诗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士人只能寄情于梦中,而李白,却把这一梦境变成了现实。“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别了半轮峨眉山月,飘过峻拨的千里江陵,咏叹壮美的庐山瀑布……李白,神采飞扬逸兴满怀地在奇山秀水间飘荡,以他独特的文化人格魅力俯视人寰,傲视众生。只有月才知他的情思,只有酒才解他的豪气,只有诗,才能诠释他的性灵。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浪漫成了不老的艺术形象——一个醉人的诗仙。
  许贤波、虞诵南,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