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主体性作文教学在实际中的运用

作者:刘凌斌




  以发展期待的眼光,多元分层的方法,赏识鼓励的情感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是主体性作文评价的基本理念。力求避免求全、趋中、偏激的情绪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带着一双包容、温暖、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诚恳无私的心来抚慰学生的短处。作文要求要来自真实的生活,作文评价理所当然也要来自作文中的生活本身。善于品味学生笔下的生活才能在教学中产生真正的规引指导作用。“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4]改变传统作文评价中的那种“重作文水平,轻作文态度,重作文结果,轻作文过程;重知识技巧,轻情感情绪”,力求从学生的作文中去发现探索那些发自心灵深处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发自教师心底的关怀、理解、宽容与体恤,不仅使学生当时获得精神舒展与心灵滋润,而且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与意志的驱动力,使其逐步形成关心、理解、体恤他人的意志和品格。”[5]成功的命题能洞开学生僵闭的心门,生命历程里的点点滴滴会因为良好的提示而突然变得生趣盎然。而成功的评价正与命题构成了一次完美的呼应,它不但能使学生的作文学习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而且催发了学生写作的主体精神。总之,教无定法,评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作文心理成长和作文能力提高的评价都是好评价。
  教师必须是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写是学生学的最有力的鞭策和鼓励。有时,学生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水准,教师能文善写,学生则跃跃欲试;教师知识广博,学生则视野开阔;教师语言传神,学生则情感丰富;教师教法独特,学生则学法灵活。
  “名师出高徒”,“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强大了,学生自然不会弱小。教师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多动手,自己如果不去实践这些理念,那么他既无法体会到实践的不易与快乐,也无法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强大的榜样。肖川老师在强调阅读和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时说到:“写作可以更好地改造你的口头语言,使你的口头表达比较完整、规范、精当、雅致;其次,写作也能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再次,使你对问题的认识更准确、更丰富、更深入;写作还能使你有一种非常好的人生态度,把一切都当成一种体验,用体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最后,写作还能带给你成就感,这也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需要的一种体验。”[6]
  不会游泳的教练却可以培养出世界游泳冠军来,这个观念值得怀疑。没有自己等同身受的过程而直接套用别人现成的教学方法手段,这样会越教越没有自信。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是很难用得上的。“只教而不作,能派用场的不就是学生时代得来的一点儿甘苦吗?老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这点儿甘苦永久保得住吗?”,“凡是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7]教师敢于把自己的喜乐哀愁、酸甜苦辣向学生展示,学生自然是愿意把自己生活中最真实最珍贵的一面写进作文里了。教师敢于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展现在作文里,学生的作文里自然是有了独特的批判精神和思考深度。
  
  注释:
  [1]叶圣陶.怎样写作[M]. 北京:中华书局2007,129.
  [2]刘铁芳.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0.
  [3]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313.
  [4]冯辉梅.试论教学作文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1,23-24.
  [5]严寅贤.作文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3(7),37.
  [6]肖川.教育理念[EB/OL].http://blog.cersp.com/81650.aspx 2007-5.
  [7]叶圣陶.怎么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142.
  刘凌斌,福建省惠安县荷山中学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