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作者:林冬玲




  2、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时。例如:我们在排练《丰收锣鼓》时,中间有一大段是后半拍的伴奏音型,乐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这段演奏,于是,我便安排了一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小组里互帮互学,我建议学生一部分同学演奏主旋律,一部分同学演奏伴音型,并且请一位同学做小老师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与练习正确的演奏方法。通过合作式的学习:他们发现用点头、吸气来填空休止符的方法更能整齐准确的把握节奏,使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3、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互相启发时。例如:我们在排练《春节序曲》时,因为该乐曲是以北方音乐素材创作的,而且它主要表现的是春节时,北方人们扭秧歌来欢度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生长在南方,地域的局限,南北文化差异,如果让他们去感受这样的气氛就有点强人所难。这时,就需要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和小伙伴在知识的海洋里“寻宝”。他们可共同搜集资料,谈谈每个人对北方的认识,等等,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使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资料更全面,更有利于他们充分的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4、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如:欣赏《彼得与狼》这一课时,老师先创设情境:“在美丽的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人物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小猫、狼、猎人。如果,有一天,它们相遇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播放音乐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优美、惊险的故事产生了。接着老师说:“如果你是这些可爱的人物,你们会如何表演?能否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欣赏?”由于这里不止一个角色,所以需要分工完成,小组合作自然成了最佳的学习方式。在这个音乐情境中,学生们相互合作,无拘无束地表演。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通过音乐,彼此间的体验得到了交流,良好的合作氛围无形中营造出来了,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全面了。
  
  四、把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特征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预定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已较强,基于高一的少男少女们身心发育日趋成熟,情感日趋丰富,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增长,观察思考问题常富于联想和想象,且较具理性化,但往往幼稚而不切实际,或只想不做,或童心的惯性仍左右着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种似熟非熟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他们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当今的高中生偏爱流行歌曲者居多,追星族更是大有人在,如何让他们也喜欢民族的,古典的音乐或歌曲,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笔者在施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时作了如下尝试。鉴于传说中的上虞县祝家庄原是英台故里,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作业:请同学们分组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英台故里祝家庄的有关资料。待到上课时,笔者让各组展示收集的资料。A组梁X先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网络上收集的“上虞祝家庄位置图,上虞祝家庄地籍图和梁祝故事”,B组女生董X唱了越剧《梁祝》片段《我家有个小九妹》,C组女生祝X站起来笑着说:我家就住在丰惠镇蔡岙村(祝家庄),北依凤亭山,南望玉水河,村民多姓祝,祖堂仍在。那里山青水秀,欢迎同学们到英台故里做客游玩。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她又给同学们讲了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梁祝》。到此,笔者顺水推舟,先用图表讲解《梁祝》结构,再分段依序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演绎故事内涵,并提示小提琴,大提琴和铜管乐在此曲中的象征性,最后让学生欣赏《梁祝》全曲。真是想不到,当下课的铃声响后,许多同学还是不愿意离开教室。问他们为什么!答案是:“音乐太美了!故事真动人!”有的同学还向我要《梁祝》的音乐资料。看来多数同学已被《梁祝》故事,旋律的美丽和魅力所感动,真正从心底里爱上了《梁祝》。从《梁祝》教学中我感到: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合作教学活动,也就是先给他们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氛围和学习机会,让他们感悟到自己的存在是很有益处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旺,他们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合作效果也就会明显提高。
  林冬玲,教师,现居广东惠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