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编演课本剧让写作有米之炊

作者:周巧燕




  官兵: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了,有个叫庄子的竟图谋不轨,要抢咱惠大人宰相的位子,惠大人吩咐,捉到他,重重有赏,请市民们配合。
  百姓:请问大人,他长什么样?
  官兵: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只要看见右边脸上长了一颗痣的人就把他捉到官府去,有赏啊。庄子(躲在巷子里,嘴里喃喃道):我来看望惠子,他竟要搜捕我,哎………
  (皱皱眉头,苦思一番后,庄子找到了好朋友华陀,叫他把自己的那颗痣点掉,这样就没人认得出了。)
  场景二:路上
  天刚刚亮,一个身着黑斗蓬,头戴鸭舌帽,柱根拐杖的一个奇怪人物正在路上走着。把镜头拉近一些,看清楚了,是庄子,只是他脸上那颗痣已经俨然不见。庄子匆匆地往宰相府赶去。
  场景三:宰相府门前
  人物:管家、庄子。
  庄子:(敲了敲大门)在下庄周前来拜见惠宰相。
  管家:(把头探出头来,吃惊)好个庄周,我们可找了你许久,现在却自投罗网,来人。
  庄子:(连忙伸出手,大叫)且慢,在我死前能否同惠宰相说几句话?
  管家:(考虑了一番)可以,待我去报告宰相。
  场景四:宰相府中。
  人物:惠施,庄子。
  惠子:传。
  (庄子进来)
  惠子:老朋友,好久不见啊!
  庄子:老惠啊,既然你说咱们还是朋友,那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怕我抢你位子,所以才叫官兵抓我。
  惠子:(讪讪地)难道不是吗?
  庄子:既然这样,那你就先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鵷鹐,它长得像凤凰一样美丽,终年在外漫游。鸟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有一日,它正在梧桐树上栖息,忽然有一只猫头鹰叼着一只死老鼠从它脚下经过。那猫头鹰看见它,瞪着眼睛,发出“吓”声,怕它与自己抢死老鼠。
  你说这只猫头鹰可不可笑?
  惠施:(似有所悟,明白了那只猫头鹰是自己,面色突然通红)
  庄子: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施:(满脸歉意)这……这……实在对不起,都是因为我听信谗言,满脑被功名利禄占据了。
  庄子:(微笑)惠子啊,知错能改还是好的,希望咱们还能做好朋友。
  (惠施泪流满面,紧紧抱住了庄子)
  幕落。
  (作者:横店一中 周扬帆)
  以上剧本,采用一幕多场的形式,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想象创新,合情合理,饶有趣味。正如文火水煮,生米可待煮成熟饭。
  
  四、熄火焖饭——修改加工,调整充实
  
  有经验的家庭主妇都知道,米汤煮开后,应该让火候缓一缓,熄火焖一焖米浆后再加以急火热烹,这样做成的米饭可以避免夹生,饭香会更浓郁。改编课文成剧本也一样,最后的修饰调整少不了。
  课本剧是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1.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一幕:孔乙己:来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此时还能炫耀自己,动作夸张的语言、迂腐的性格一露无遗。学生在改编中可能会增加其它对话语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表演时,须把孔乙己的有意炫耀的声调、动作表现细致生动。学生如能做到,也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对人物的性格作了准确的把握。
  改编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阶段,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班内可以分小组表演,分组依次上台表演,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实践的机会。表演时,不必太拘泥于台词,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觉得这个人物此时此刻会怎样说、怎样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就怎样表演。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修改加工剧本。试演后,挑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加强排练力度,准备在全校汇报演出,。
  
  五、饭香飘溢——汇报演出,实践检验
  
  如果说经过修改提炼,剧本已渐臻完美,那么把剧本真正搬上舞台,则是对剧本的实践检验之时。此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揭开锅盖,饭香飘溢,自然令人胃口大开了。为了不伤脾胃,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造成演出的难度。如《变色龙》里的小狗可用课椅代替,赫留金的被咬伤的手指头可用红纸套扎在手指上即可。
  2.表演好人物对话的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程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必要时,可以使用独白和旁白,独白可用作人物的自我介绍或抒发情感,旁白可以串连情节或点明含义。
  3.评编演。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飞跃。
  初中学生编演课本剧难度较大,但作为一种文学写作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极感兴趣,并且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较显著,故把自己对此活动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提出来与同道探讨。
  周巧燕,教师,现居浙江东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