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尝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编纂之役⒁,得睹内廷藏弆名迹。其《崇雅堂骈体文钞》卷三《明东林诸贤墨迹记》道朱子书踪云:“元晦留书,与魏武同其笔势”⒂,则似耳熟于俗说,率尔漫语,未必本之禁中目验也。(《钱锺书研究》14页) -------- ①《庄子》:周代庄周撰,共三十三章,《则阳》是其中一章。 ②《真诰》:梁陶弘景撰,二十卷。 ③《五灯会元》:宋释普济撰,二十卷。 ④张子韶:宋张九成字。有《横浦心传录》,即《横浦语录》,二卷。 ⑤王伯良:明王骥德字。撰有《曲律》四卷。 ⑥约翰生:十八世纪英国词书编纂家。葛雷:十八世纪英国诗人。 ⑦圣佩韦:十九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家。 ⑧德·桑克提斯:十九世纪意大利评论家。雨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 ⑨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⑩海涅:十八、九世纪德国著名诗人。 ⑾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 ⑿霍姆士:十九世纪英国诗人。 ⒀济慈:十八、九世纪英国诗人。 ⒁胡敬:清代作家,字以庄,号书农。历充武英殿、文颖馆编修,参预敕撰《秘殿珠林》二十四卷、《石渠宝笈》四十四卷。撰有《崇雅堂文集》二十卷。 ⒂魏武:三国魏武帝曹操。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八云:“诗虽新,似旧才佳。尹似村云:‘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古渔云:‘得句浑疑先辈语,登筵初僭少年人。’”他引尹兰、陈毅句,皆在说明诗的一种境界,“似旧才佳”,如同济慈所说:“好诗当道人心中事,一若忆旧而得者”,即方德耐尔所谓“新知如夙习”、柏拉图所谓“宿记”,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似曾相识”。无论《庄子》、《真诰》、本如法师和张九成所说,皆指一种“一见如故”、“似曾相识”的境界,这是从义理上说的。 从词章上说,王骥德《论句法》的“新语如旧句”,便是指艺术上达到的一种娴熟程度。西方作者也不乏相同的看法,如葛雷说的读新句,只觉心中早有此意;圣佩韦重读古希腊牧歌,如触动旧事;海涅说新意萌生,如往事忆起;霍姆士觉得佳句是百年陈语,等等。袁枚所引尹、陈两句,与探索作文的用心和道理是相合的,《庄子》取譬于“旧国旧都”,《真诰》取譬于学道如万里行,所遇无不经见,虽不直接与文心相关,道理都是一样的,皆在说明“熟”是艺术上的一个最高境界。《红楼梦》写宝玉初见黛玉,“像是旧相认识,恍若远别重逢”,就是写宝玉对黛玉的好印象,气味相投,一见如故。胡敬看到朱熹的墨迹,觉得与曹操的笔势相同,实际上他不可能真正看到过曹操书写时的笔势,而是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跟着这样说了。这里实际指出好诗写的是人人心中之所有,人人笔下之所无。因为是人人心中之所有,所以看来熟;因为是人人笔下之所无,所以说好。所谓人人笔下之所无,即写的虽与古人写的有相类处,但艺术上必是创新的,也是前人所无的,所以说好。 ------------------ 海阔故事汇 倾情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