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强化与异化:因特网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作者:陈喜辉 付 丽
综上所述,也可以看出,因特网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的一面,在于因特网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优良的环境,有助于历来受到歧视的大众文化得以提高自身的水平,丰富人们的日常精神生活,并为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提供背景和借鉴,建设一个多元共存、生机蓬勃的文化环境。消极的一面,在于“狂欢”是解放,也可能是破坏。一个无主的环境难免泥沙俱下,为社会环境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比如现世主义和享乐主义会造成终极关怀的缺失以及道德水平的滑坡。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会危及民族文化的独立与自存。
注:
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P33。
②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P429。
③陆扬、王毅等《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P13。
④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P15。
⑤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张志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247。
⑥赛义德《东方主义导言》,《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3。
⑦赛义德《帝国、地理与文化》,《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189—190。
⑧德勒兹、加塔利《反俄狄浦斯》,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P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