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八大山人的书画互渗
作者:李 一
以书入画是绘画从书法中吸取营养,以画入书则是书法从绘画吸取营养。前者使八大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者使八大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面目。相比而言,八大在以画入书方面成就更为显著,在艺术史上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在八大以前,书法的用笔一直影响着绘画,到了八大,绘画的构成才真正影响到书法。
在理论上,八大不仅提出"画法兼之书法",更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体会说出了"书法兼之画法"的命题。⑥这个命题实际就是以画入书。如果说"画法兼之书法",前人已有类似的见解,如赵孟兆页"石如飞白木如籀……"谈的即是以书入画的话,那么,"书法兼之画法"的以画入书的主张则是八大首次提出的。八大不同于石涛,石涛有专门的理论著述。然八大的以画入书主张提示后人,不仅可以将书法的笔法用之于写意画,而且可以反过来,写意画的抽象形体和运动特征是能够通往书法系统的。八大的以画入书主张,对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书法的形成和发展,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八大以画入书,主要体现在晚年的成熟期,分为精神层次和技术层次两个方面。在精神层次上,追求画意通书意,即将写意画的神采意绪渗入进书法。从现存作品看,晚年八大的书法创作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仅《行书临河集叙》就有十余件。表面上是临仿前人墨迹,实际是借此文字内容表现己意,将其绘画的意趣通过书写表现出来。在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酸,在逐渐超越了小我的遗民意识后,晚年八大既不受佛门之约束,又看破了红尘,唯有艺术王国才是最美好之处。八大成熟后的写意画,既有"隐约玩世"的幽默感,又有返朴归真的生命活力和雅趣。他晚年将写意画的幽默感和充满生命活力的稚趣带入书法的字里行间,使其书法朗润可爱、幽默有趣。晚年八大作书是以画为书,或者说他写书法是为了表现其写意画抽象空间的另一种形式。就书体而言,他70岁后的行楷多于草书,80岁仍乐意写小楷。细观其晚年行楷,字字如画,不躁不急,徐徐下笔,不加顿挫,如写篆书,随手腕之转运,任心意之成态,绘画的意象造型自然地融入书法抽象表现之中。
在技术层次上,八大善于把写意画的笔墨和空间图形渗入到书法中来。他一生沉浸在笔墨世界中,绘画作品很少着色。从其诗作及与友人的书札看,他的感情世界很细致丰富,与此前的徐渭相比,虽然两人都有"疯"的经历,但八大却理性一些,在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上,八大要"讲究"得多。八大的写意画虽然造型奇古,但始终未脱离具体形象。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关系上,八大是有分寸的。八大不仅能致广大,而且能尽精微。他从不信笔涂抹,越到晚年,越是精妙的笔法塑造独特的形象。这些绘画上的潜在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书法。八大在一首诗里谈到了用笔精妙的洞察:"使剑一以术,铸刀若为笔。钝弱楚汉水,广汉淬火烈。何当杂涪川,元公乃刀划。明明水一划,故此八升益。昔者阮神解,闇解荀济北。雅乐既以当,推之气与力。元公本无力,铜铁断空廓。"诗中列举两个历史典故,一是三国时蒲元为诸葛亮铸刀,深悉蜀江之水淬火,才能造出斩断铜铁的"神刀",因此技艺精湛,故能分辨出蜀江水里掺了八升涪江水;二是阮咸听音乐,能辨出皇家乐官荀勗所制乐器比周时玉尺的标准短了一禾水。 借此两典故说明书画用笔的微妙差别。并指出气与力的运用要得法。蒲元虽然无力,却使挥刀斩断铜铁,关键在于他有"神刀在手",功夫到家。八大以蒲元铸刀和阮咸辨律的高度提醒自己,并把绘画上的笔精墨妙渗入到书法中。前面曾指出,八大晚年用笔越来越简练,使用的是中锋,但简练不是单调,笔画的长短、欹正、穿插各不相同,如其绘画用笔一样丰富精练。如果说这是"笔精",那么"墨妙"则体现在浓淡苍润的变化上,如74岁所书《临河集叙》,浓淡随笔而走,于淡墨中写出苍润变化,明显是从写意画的墨法中悟得的。
正如将篆书的笔法融入写意画,反过来,八大将画荷茎的浑圆刚劲又富有弹性的笔法运用到书法中,使其书法出现惊人之笔,妙不可言。如71岁左右的《行书五绝诗轴》的"胛"字的长竖,72岁的《河上花歌图卷》题画诗中的"郎"、"斜"的竖画,如同画荷,刚劲浑圆,是其画荷茎的常用笔法。
前面曾提到,八大书法字体和布局的空间结构,有意将前人固有的结体空间和布局安排析解,打破后重新组合,有意压缩或者张大某一空间,有意使用异体字改变书法的构成因素,这种做法是深受其绘画空间结构影响的。古老的书法发展到清初,已形成了种种固定的模式,清初还是帖学盛行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帖学已显僵化态势。极富个性具有创造精神的八大,在深入学习传统之后,不愿随前人亦步亦趋。"书法兼之画法"的主张,促使他从自己创造的独特的绘画意象造型中选取某些构成要素运用于书法。相比而言,"画法"要比"书法"复杂得多,虽有"应物象形"的限制,然笔墨、造型和构图上可以反复构思,特别是树、石等无常形的物象,可以千变万化,随笔生势。八大不仅创造了奇古的绘画造型,又将"画法"用之于"书法","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使字里行间大小、疏密、跌宕起伏,有主次、有对比,因字生势,画意盎然。
总之,八大的书法和绘画风格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形成的。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分别是绘画和书法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书与画,具其两端,站立在中间的八大,紧紧抓住二者相通的关纽,打开了相互交通的道路,使其书法和绘画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①参见薛永年《论八大艺术》,载《八大山人全集》第11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②清·陈鼎《八大山人传》,原载张潮《虞初新志》。
③参见拙著《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④见《八大书法山水册》之五题识:"昔吴道元(应为'玄')学书于张颠贺老不成退,画法益工,可知书法兼之画法。"
⑤邱振中言。
⑥见《八大书法山水册》之八题识:"画法董北苑已,更临北海书一段于后,以示书法兼之画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