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当下散文创作亮点评谭

作者:张国龙




  面对新世纪,散文将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回顾上一个世纪散文的行进历程,散文在寻找"自我"的路途中,不断丢失了"自我"。迄今为止,散文仍然在找寻"自我"的路途中艰难跋涉。对"人"的关注,对"自我"的关怀,是散文"明心见性"的必然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代人必将愈来愈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追问"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为可以满足现时代的心理需求而倍受时代青睐的散文,必将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深入世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拓展新的社会和公共生存空间,把对人的终极关怀建立在一种交织杂糅的复杂深刻的人生体验之中"。18可以预测,本世纪散文的主旋律必将是追寻"自我",倾听内心的潮涨潮落。与"自我"(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命题,诸如对生存家园的焦虑--太空、海洋、环保、核污染与核威胁等公共问题,也必将会在散文中占有显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为了跟上散文发展、革新的步伐,各种实验性散文"新文本"也必将大量涌现,散文在形式上的艺术探求必将具有多种可能性!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散文必须给自己以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完成一次"质"的飞跃!
  ①③⑦B14见《途中的根》,刘烨园著,漓江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32页。
  ②见《独行领地》,刘烨园著,珠海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317页。
  ④刘烨园认为, "在这样的密度里,过去的散文里可以是一大段的描写如今就成了一笔带过的细节;如今一段文字涵盖的内容从前可能需要好几篇来表达;从前由微观组成的宏观,现在凝聚成了更宏观中极简练极形象的一颗粒子;形散神不散变成形更散神也飘忽无踪了。" (见《新艺术散文札记》)
  ⑤刘烨园认为,"诗象的语言来源于内心的骚动和语言的饱和,同时也来源于悟性、个人的学识、经历以及表达的快感与和谐。因而它不属于表面的、定义的准确而属于灵魂的、艺术的准确。"(见《新艺术散文札记》)
  ⑥刘烨园《一个人的灵魂能走多远?》(见《独行领地》),珠海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⑧这与男性的思维方式和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相关,社会赋予了男人"主宰"世界的权柄,男人们总是以"立言者"的姿态"说话",而忽略了对"自我"的细微观照,即或关注了,表现出的"个人感情"也被"过滤" (唯恐表露出了女人般的絮叨和感叹)。因此, "男性散文"多"向外",即或"向内",也多在"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倘佯,从而导致"思辨"过剩,情感缺乏"质感"。
  ⑨冯秋子 《听命谁呢?》 见《蔚蓝色天空的黄金·散文卷》,苇岸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12月版,第71页。
  ⑩佘树森 《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05页。
  B11老愚: 《上升的星群--论当代中国新生代散文》,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版。
  B12这一节的引文皆引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见《中国散文精典》),刘锡庆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1月版。
  B13见《中国散文精典》,刘锡庆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1月版。
  B15见《中国散文精典》,刘锡庆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497页。
  B16见《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B17见《随笔》1996年第4期。
  B18陈胜乐 《面对下世纪的散文》,载《当代文坛》1997年第5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