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读李璞的流彩画“天书”

作者:春名康夫 米 尔




  旅日中国画家李璞先生的作品流彩画“天书”系列,是李氏以他独有的神秘画风创作的一组传统内容、现代画面的作品。独特的构图,新颖的形式,像一页页打开的古老的书,边缘有的不齐或缺损,丰富微妙的色彩变化,他所发明的流彩画特有的色彩自然融合所形成的自然、奇特的抽象纹理,有的还匪夷所思的两面基本对称,有的还用易经、河洛图的抽象而神秘的符号点题,并带我们进入神秘莫测、虚幻飘渺的意境。
  天书毕竟是天书,非我们肉眼凡胎之人谁都能看得懂的,似明白又不明白,幻幻乎乎努力破解又不得知,就像读易经一样。神秘的阴阳八卦,天经地纬,金木水火土,相克相辅,过去未来,吉凶成败……色彩自然相融所形成的似是而非,漂移不定的斑斑点点,肌理相连的不定形状,让人潜心琢磨又猜测不透,诡异丛生,好像隐藏着无数的天机。也会有人识破玄机,好像能从中理解宇宙洪荒,万物渺渺天人之际的化外之理,从虚幻飘渺中得到某些启示,大彻顿悟,大快而乐。我想个人理解不同,得到的启示也不同吧。
  有幸得见天书,不得其解也不必遗憾,因为这只是作品艺术力量的一部分,艺术家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奇美境界已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得到了一种不仅是美的,而且是神奇的艺术享受。“天书P126”那淡蓝、淡粉相对,中间是平和的淡黄对着淡灰,其中复杂纹理又巧妙地错了一点位,一切显得那么宁静深邃,神秘且让人有心灵净化之感。“天书P29”热烈的画面色彩,强烈的金黄在黑与红组成的主调中跳跃,像是要燃烧整个世界一样,让人震动,有跃跃欲试之感。一幅一幅的天书画面,给我们各自不同的感受,却又统一在相同的神秘感之中,让我们回味无穷。
  熟悉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易经是中国一本最古老的典籍,它的成书就伴着神秘,河洛图的出世更有神奇的故事,它是长在神龟的背上,中国先圣发现、运用并记录下来,认为是神灵的暗示,至今还有人在努力破解。从上古卜巫的学术范围发展到学术思想,阴阳五行相辅相克等哲理形成了中国人最早的自然观、世界观,影响中华文明到今天,并对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的文化形成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文学作品中常有它的运用描写,如诸葛亮的八卦阵等,也出现在一些描写文学作品某些内容的画作中,但以此为题材,直接表现,特别是比较恰当直观地成为表现了易经思想内涵的绘画作品尚未见过。
  这要归于李氏对本国文化的深刻研究,理解和他所独创的流彩画技法。特别是他所追求的让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发展成似懂非懂之间的更高意境的理念和他主张的艺术的最高表现手段是无为、少为,即无或少人工修饰的、天然的而且能表现高深的境界,天趣第一的作画准则。正如李氏所言:“得天工而成天书”。
  一组绘画作品具有这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近年来并不多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艺术思维活跃发展的一个有座标性质的艺术作品。我想这组流彩画作品也许应该在绘画史上留下一笔漂亮的流彩吧。
  (作者春名康夫为日本新作美术协会秘书长;李璞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旅日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