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颜色词“青”及其国俗语义探析

作者:王玉英

了女子,妖精一去,青白难分。”
  “青白”与“清白”同音,亦用于指“明明白白”。张天翼《万仞约》五:“今天我们大家都跟你有话讲,要跟你问个青白。”现代汉语中多用“清白”代替“青白”。“青红皂白”用于比喻是非,好歹。浩然《艳阳天》第七六章:马之悦对什么样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全联络。”“青出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近于黑。语出《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冰心《三寄小读者·通讯三》:“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语现在常用来赞扬有成就的青年人或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谦学赶超前人。
  因“青”指黑,光线暗淡。古人借用“青灯”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二回:“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青灯黄卷”则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元·叶颙《书舍寒灯》诗:“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这些语义的形成反映出汉民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4“青”指白色
  “青”指白,与霜有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称“青女”,故“青女”借指霜雪。唐·寒山《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青女”亦喻指白发。明·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又如“青霜”指青白色的霜,喻指斑白的头发。杨朔《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年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以“青”指“白”,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见。
  
  3.结语
  
  以上事实表明,汉语中的“青”具有多义性,是个四色集于一色之颜色词,可表示绿色、蓝色、黑色和白色。与“青”搭配构成的词语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和修辞联想色彩。这些语义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理据,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青”词语的形成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而且也扩大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青”也具有模糊性,有时所表达的概念是模糊的,譬如“青云”,对于它的基本义,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青色的云”。这个“青”不知是指“白”,指“蓝”,还是指“黑”。还有的词典解释“青云”为“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也没有明确说明“青”的颜色。多数词典直接注明“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根据《史记.五帝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集解引应劭:“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按照这个解释,“青云”就是春官之称。与“青云”构成的词语反映的国俗语义都与“高、远”有关。如“青云”、“青云志”、“青云心”用以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唐张九龄《照镜见白发》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吉,干青云而直上。”后因以“青云直上”喻指迅速到高位,飞黄腾达。唐刘禹锡《寄昆陵杨给事》诗之二:“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迥。”“青云独步”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白雪遗音·八角鼓·才即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青云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青云路”、“青云梯”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青云器”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从这些词句来看,“青”与“云”搭配,本身的颜色作用在淡化,其语义却是明确,约定俗成。
  在英语中“青”没有相对应词,“青”的多义性导致了“青”的语义在英民族文化中对应概率减少,差异加大,对外交流的难度增加。因此,对“青”这一多色兼有的颜色词切勿望“青”生义而掉入“陷阱”。在跨文化交际中需努力发挥“青”之特殊语言功能和修辞作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世界语言文库添字加彩。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