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把握“六化” 提高评价实效

作者:黄 莹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主要是用来考核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是,考试无法全面代替评价。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评价无处不在:教育教学中考试是评价,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一言一行是评价,作业批语是评价,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家访是评价。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及时积累经验,从而促进考试与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考试方式多元化,考试内容操作化
  
  把一次性的卷面考试,改变为平时随堂进行的离散性的分项考查,这样既可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还可在调整考试结构中,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着重于基本能力的评价。
  1.计算的考试。一是口算,定时不定量。在测评中,教师可采取“不定量”地给出数十道题,在规定的统一时间内能做多少题做多少,鼓励学生在口算正确的基础上超越课标规定的标准,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全员参与。评价分数标准是上不封顶,可以超过100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展示智能。二是笔算,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年段教材内容,由学校统一命题,期末统一进行考试,以综合试卷为主,采用百分制记分。
  2.概念的考试。采用即时判断。一是说意义。主要通过学生说概念、讲算理等,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这一内容可以结合平时教学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定。二是概念的应用。主要通过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掌握的情况。这一内容可以结合课堂练习进行考查,采用等级制评定。
  3.应用题考试。采取说算理的方法。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否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用文字或图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对自己的想法做出有说服力地说明。根据学生年级知识特点,题目形式有所不同。例如,百货商店运进20包毛巾,每包毛巾装15条,每条售价4元,这些毛巾共卖多少元?先分析: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列式解答。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测评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从而对教学起到了反馈、导向作用。
  4.几何形体考试。操作: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与制作等活动,考查学生操作能力,采取等级制评定。应用: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或公式去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等级制评定。这样的测评,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算一算的实践,体现考核的立体化、全面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动力。
  
  二、教学评价程序化,评价形式多样化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主要环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
  1.课堂观察,日积月累。“课堂观察”评价法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老师在实施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而且,根据课堂观察的情况,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发挥其特长,对某学科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允许免考这门学科。实践证明,这是激励优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
  2.二次评价,不厌其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二次评价法,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每次考试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还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直到学生对考试成绩满意为止。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由于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因此教师付出这份劳动也是值得的。
  3.多方评价,相互融合。多方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如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但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①自我评价。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想一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②同伴评价。每个学生往往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教师善于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胆抒发各自见解,在你来我往的冲撞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释放并辨别正误信息。③教师评价。一是评价的尊重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二是评价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三是评价的延缓性,老师过早的评价,容易剥夺了学生评价的权利。
  
  三、作业评价灵活化,评价方式个性化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基本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考核知识和能力作为重点,导致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改进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已成为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根据作业内容,采取不同标准。对不同性质的作业,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好,但学习态度端正,要提出表扬,有的学生对于书面作业,虽然知识运用得很好,但写字不工整,要给予指正。特别是对一些过程性的作业,要让学生把做的过程和过程中的体会说一说。然后采用“期待+鼓励”的方法,以谈心形式或鼓励性的评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2.改进评价方式,加强评价针对性。改变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教师、自我、同伴、家长相结合,加强针对性。例如,对全体参与式的评价,要适度。因为每次作业都这样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优、良、达标、待达标”四个级别对学生进行模糊性评价,从而淡化分数的作用,消除因一两分之差而引起过度竞争给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
  3.优化评价方法,促进相互学习。评价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要有准确评价,又要有模糊评价;既要有口头评价,又要有描述评价;既要有分数评价,又要有等级评价;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教师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创造性,如有的老师采取“符号+评语”的方法。检测时,教师只给做对的打“√”,不给错题打“×”,而是将错题圈出,并根据情况适当加一些评语,指出寻找答题的方向,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因,修改后做对了再打“√”符号。还有的教师让学生互评作业时,允许学生在作业上画表情图案,或写几句想说的话,学生相互传阅,兴趣很浓。这些方式,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由此可见,考试与评价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在改革的实践中,考试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及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应与评价思想联系起来,用全面的评价理念评价一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