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地理教学与荣辱观的教育
作者:徐晓华
一、坚持地理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不动摇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荣辱观的关键。而地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能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 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 、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展现,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还有较大差距。从而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产生立志建设好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使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创造条件。
3. 通过对人口政策、民族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规的宣传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是制定国策的依据,确信国策、法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自觉性。激励学生为创建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 通过对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使学生了解家乡,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感情,培养他们立志为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
二、把握好地理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两个基本方向
1. 地理教学中要切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以热爱祖国为荣。
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知识教学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同步完成。
知国、爱国、报国,这是地理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线索。“知国”就是国情教育,即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让青少年对祖国有清楚的了解,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如讲我国的土地、森林、水、矿产等资源时,可以展示这些材料:我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3亿亩,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位居世界第四;草原33亿亩,占全球草原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18.7亿亩,名列世界第五;15万平方公里的浅海渔场,占世界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有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利资源,总流量为2.7亿立方米,电力资源蕴藏量为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产量多居世界之首。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形势非常严峻。并且由于法律不健全,利用不合理,加上污染等各种原因,有些资源破坏非常严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影响了生产发展,影响了居民生活。有事例、有对比、有分析,才能使学生真正“知国”,才能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坚定他们爱国、报国的信念。使他们懂得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脚踏实地亲身参与,不能只是主观地评头品足,更不能盲目崇洋,要做有拳拳报国之心的主人翁,不能做那种怨天忧人的局外客。使他们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献身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为建设好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勤奋学习。
2. 地理教学中要贯彻科学观教育——以崇尚科学为荣。
地理学科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学科,地理教学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责无旁贷。所以在地理教学之中,更要注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学习《人口》、《自然资源》等章节,不仅要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和不可持续的生活,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情操等心理品质。在学到《地震》时,可结合近年世界和我国接连发生的地震事实,不仅让学生知道地震的构成要素、危害和分布等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避震、自救或互救。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客观对待地震的观念。
前几年,邪教组织“法轮功”曾这样欺骗人们:一是丑化人类的“垃圾论”;二是蛊惑人心的“业力论”;三是扼杀人性“度人轮”。这些歪理邪说虽然是荒谬的,但还是很多有知识的人相信。这提醒我们科学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青少年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所以在讲《地球在宇宙中》时,科教片如《宇宙与人》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以及地球的毁灭有没有可能,会不会受个人的意志力控制?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的、真实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愚昧无知的情况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钱学森教授指出:“地理科学是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具有密切联系的一大科学部门,是人类文明建设的基础理论。”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从学会做人做起,学会做事,成就伟业。这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应深知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松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圆满完成历史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