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试谈语文课堂中的教育评价

作者:刘建卫




  “教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在教学过程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手段,
  ①启发性常用语
  启发性常用语,为新的教育评价铺垫。
  “——你想探究什么问题?/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举一些生活的例子?
  ②赏识性常用语
   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比如课堂上认真思考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学贵有疑,这个问题问得好!”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
  ③激励性常用语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④反思性常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例如: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有什么收获?”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看谁找得好又快?”
  
  3.反思现在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1)无原则的奖励和赏识
  教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无论对错,甚至是明显的不恰当都要和颜悦色地鼓励、表扬;这些做法,不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益,有时候显然是在误导学生。
  (2)评价泛化
  与激励的形式主义相对应,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多名即无名。”评价的泛滥化必然带来激励功能的淡化,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就消失了。
  (3)评价面面俱到
  评价面面俱到,搞繁琐哲学,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使评价反而成为束缚学生发展的新桎梏。
  综上所言,教育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协商共建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平等、科学的过程,让我们在教育评价过程中诠释结果,关注过程,建立个体化的评价指标,使教育评价这股春风,吹暖教育之心,使教育成果结满大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主编:杨九俊.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和考试改革》远程教学讲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