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的缺陷与不足
作者:伍时勇
建议在课本第104页增加一个“相关链接”栏目,介绍绿色GDP,可以表述为:绿色GDP,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即在现有的GDP中扣除资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
5. 在《经济生活》第105页第3段“统筹城乡发展……”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写入课本。在《经济生活》第105页第3段“统筹城乡发展……”中引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精神,引用2006年、2007年全国“两会”的新精神、新举措。
6. 在《经济生活》第111页的第3段“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用较大篇幅介绍加入世贸组织的种种有利之处,而对加入世贸组织弊端介绍较少,仅仅提到“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严峻的考验……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没有从理论上分析入世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弊端,或从实际上用事例和数据来论证。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不利于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建议列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每年利和弊的相关数据和事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探究辨析,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论据更新
《经济生活》教材中用作论据的事例或数据多数是2002年、2003年的事例或数据。这些事例或数据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能同步,与学生的认知相脱节。据粗略统计,论据需要更新之处大约有近20处。本文以2处更新为例来说明。1.课本第45页鞍钢、长虹的数据应从2003年更新到2007年,使事例更具有说服力; 2.课本第77页青藏铁路的事例因青藏铁路已建成通车而应进行更新。建议:在保证教材内容总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适时更新论据,以保证政治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与适应性。
《经济生活》教材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时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加强严肃性、科学性、整体性、全面性、变革性和适应性建设,促进学生的和谐并全面发展。
注释:
①金人庆.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EB/OL].新华网.2005-04-08.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4/08/content_2804102.htm .
②③夏永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3.156.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基尼系数的含义是什么[EB/OL].2002-04-01.http://www.stats.gov.cn/tjzs/tjcs/t20020401_16191.htm.
⑤新华网.倡导“绿色GDP” [EB/OL]. 2004-03-1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诗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曹家和.宏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