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李杜诗歌鉴赏方法指导课例
作者:夏月中
答:这两句写出了战乱中的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它常常引起思家游子的共鸣。
(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问:“画”“明镜”“彩虹”这几个意象怎样品析?
答:这几个意象运用了比喻,把傍晚晴空下的宣城比喻成“画”,绕城而流的两条溪水比喻成“明镜”,溪水上的两座桥比喻成“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感受,以及对宣城美景的赏心悦目之情。
问:“夹”“落”两字准确生动,请仔细品味。
答:“夹”准确地写出了句溪和宛溪绕城合流的态势,“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下的双桥像是天上的彩虹落在溪上。
问:“寒”“老”二字蕴涵什么情感?
答:蕴涵着诗人内心的悲凉。诗人登楼览景,视线在转换,他看到静寂的村庄中升起的炊烟,周围成熟的橘柚在这傍晚时分似乎带上了几分寒凉之意;深秋时节,梧桐叶枯,看上去梧桐树也带几分苍老。诗人联想到自己和谢朓的共同不幸,心里不禁生发出些许悲凉来。
问:“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谢朓的怀念。李白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之后,一直处于失意之中,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李白只能寄情山水,怀念古人,向大自然诉说心声。
四、小试身手——学生自我实践
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课堂小练习。两大组可进行分工,一大组学生完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鉴赏题;另一大组的学生完成《望岳》的鉴赏题。完成好后,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事先准备幻灯片,在学生答完后,要进行评价,并公布正确答案。


五、小结及作业
1.小结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师:今天通过对五首有关李白、杜甫诗篇的鉴赏,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请大家记住五个“要”:一要审视文题,二要联系背景,三要感知意象,四要推敲字词,五要品味佳句。
2.小结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不同。(见投影)

3.结束语: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让我们钻进诗海里遨游吧。“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也做一个多情的诗人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