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展示”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
作者:缪爱明
又不同于对联。这里边,到底有哪些组合特点呢?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归纳出其特点,那么,就可以供大家学写这类短信时作参考。
3.在落实研究成果展览阶段,重在“展示”研究成果和体会。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应注重过程,但也不能轻视结果。事实上,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两者是紧密结合的。论文是课题研究的自然延伸,也是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对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来说,这是在落实研究成果展览阶段的重头戏。论文的正误、优劣取决于研究过程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态度是否积极。如果在研究过程中盲目蛮干、方法错误、不遵循科学原理,所撰写的论文自然空洞无物,不得要领。有个性、有见解的论文,即使结构欠完整,阐述欠周密,都应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那些思想欠成熟,见解尚偏颇的,只要有一个闪光点,也应该予以表扬和激励。每个研究小组除了“展示”代表本课题研究水平的一篇论文外,我们还要求他们拿出一份研究报告,主要是说明怎样开展研究的,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研究体会和思考。这两项是“展示”的必备要件。此外,调查报告、模型、展板、主题演讲、研究笔记,活动设计方案,均可以做为研究成果“展示”的附件。
在各小组互相“展示”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之前,指导老师提醒他们准备好纸和笔,及时借鉴、吸收其他小组的建议和意见,以便再次查阅资料,对原稿作最后的修改。还以“手机短信调查研究”这个课题为例,他们最后定稿的论文题目修改成了《手机短信——璀璨语言的组合艺术》,正文从8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八个方面分别是:①哲理和温情的有机融汇;②理性数字和感性文字的优美协合;③一本正经和幽默风趣的意外搭配;④变化灵动与整齐划一的高度和谐;⑤历史和现实的巧妙嫁接;⑥借景和抒情的密切携手;⑦平实与朴实的深情蕴藏;⑧想象和联想的双翅齐飞。当然,也有同学对8个方面的提出异议,认为前6个呈对比式,显得很工整,后两个方面却是并列式,与前面的不一致,给人以硬凑之感。在汇报研究工作报告时,该小组清晰地表述了他们后来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他们首先去检索、查找了对联语言艺术的分析文章。检索、查找了什么叫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叫组合。组合的特点是什么等文章,然后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这些文章,结合各自的学习体会,认真对照和思考手机短信的语言组合特点。然后,五个成员,每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手机短信语言的组合特点,形成书面文字。再接着把这些分析的文章和观点再集合起来,从中找出共同点和新思路。最后。终于发现。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陈述手机短信语言组合的特点,由此,再联系到平时的学习经验,找到了可以对比陈述的8个角度。
指导老师最好将论文和研究工作报告编辑成册,以示宝贵和珍重;同时,也便于年级之间的交流、班级宣传、上传网站,便于更好地交流、沟通、借鉴和评价,便于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愉悦。如果观点新颖,论据确凿,论证周密,教师也不妨积极推荐和鼓励同学们向外投稿。
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指导老师可以在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安排专家咨询和研究组答疑的时间。专家就是其他小组的成员代表,指导老师作为其中之一参加,这样专家组共由10人左右,规定每个专家对每个小组必须提出一个问题。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参加结题论证活动,可以对研究小组随时提问,可以随时评述专家的提问和研究小组的答疑。最后大家共同投票评选,并产生以下奖项:某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最佳组、某阶段研究情况汇报最佳组、某阶段课题提问最佳成员(从专家组中产生)、某阶段课题论证活动最佳参与者(从班上其他同学中产生)。咨询和答疑,其实是一种情感活动。高中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很少能达到科学研究水平。安排咨询和答疑的目的,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探索性质的活动,激活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尝试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培养善于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关心社会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等,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作为指导老师来说,要以爱作根基,以灵活性为原则,以发展为目标,多给学生以启发地评价、鼓励性评价和积极性评价,尽可能把这种催人奋进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个研究组,每一个学生,以便学生在下一阶段的选题比较、中期汇报和结题展览中,做得更严谨,更精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