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胡华汝
[关键词]听 唱 弹 跳 读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经之一”。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尤其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遨游,去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从事音乐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认为: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同时,可以抓住“听、唱、弹、跳、读”等五个字来展开教学,以充分发挥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是欣赏课的重点。要想教学生怎么听。听什么?教师自己应对要听的曲目有透彻的了解和研究。就像乐队指挥要指挥好一个乐团演奏,必须熟悉乐谱,甚至于背谱。例如: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我们首先要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创作了这首象征着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然后仔细聆听乐曲,分析乐曲的主题与五首小圆舞曲在乐曲中的发展及其意义。由圆号奏出的多瑙河音乐主题:13515--|是一个大调主和弦的分解递进,具有明朗、奋进的意义。五个小圆舞曲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各具意义。如第一圆舞曲的乐观、第二圆舞曲的活泼、第三圆舞曲的跳跃、第四圆舞曲的抒情、第五圆舞曲的动感。教师只有对乐曲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有层次的学习和欣赏乐曲。
(二)唱
前面我们谈到,听是欣赏课的一个重点,一般的音乐欣赏课都遵循这一规律,但这样一来整个教法便显得单一,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示范表演便是必不可少的。而范唱则是最直接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范唱,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尤其是歌曲)的精神和境界,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我国各地民歌时,为了让同学们通过民歌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甚至人物性格、地理环境等等,我没有按照惯例让学生直接听音响资料,而是将各地民歌的前面几句或典型的句子串联起来范唱。如从汉族的《茉莉花》到蒙古的《森吉德马》,从藏族的《酒歌》到回族的《上去高山望平川》。让学生讨论和分析各民族歌曲不同的特点,从而在欣赏音响资料时更深入的理解。又如在分析旋律的走向与人的情绪走向之间的关系时,我例举范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前奏第一句:1355|65|和《小白菜》的旋律:5332-|53321-|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得出:旋律上行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或激动、紧张等感觉;而旋律下行能给人带来消极、低沉,或忧郁、悲伤等感觉。有时我还要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同学们富有表情的演唱,往往能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弹
钢琴是音乐教学中一件必不可少的教具。而钢琴演奏则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从小功之一。钢琴可以用来固定音准、控制节奏,也可以调动情绪、培养乐感。充分发挥钢琴在音乐课上的作用,一样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方便。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一课时,我在进入正课前,先为同学们演奏了一曲由《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夕阳萧鼓》,当在小字组降b键上发出紧凑的“咚咚咚”三声时,教室里原本尚未进入状态的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随着琴声时而婉转、时而激进、时而风回曲水、时而回澜拍岸,似乎同学们的气息都变得时而舒缓、时而急促起来……琴声渐渐远去,最终在悠远的钟声中停止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由衷的被这种现场的演奏气氛所感染。接下来的课便在同学们对乐曲的兴趣和好奇中进行。这节课取得了成功。其实在音乐欣赏曲目中,有很多曲目本身就是钢琴曲,如: 《第一新疆舞曲》、 《降B大调玛祖卡舞曲》、《水中倒影》等。还有一些曲目被改编成了钢琴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快乐的女战士》、《邀舞》、《梦幻曲》等。如果我们能亲自为同学们演奏,这种亲临现场的感受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跳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则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则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舞蹈相对于音乐而言更具象、更个性化。一个好的舞蹈对音乐来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我经常将舞蹈引入课堂,为我的音乐课增添了不少光彩。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我先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段自己编排的舞蹈:随着音乐渐起,一位饱经风霜老人从远处渐渐走来,只见他左手把弦,右手持弓,时而低头沉醉于音乐之间、时而伸出双手摸索前行……表演完后,我要同学们说说老师刚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同学们有的说他是个瞎子。有的说他在拉二胡。接下来,我便为同学们介绍民间艺人——华彦均。通过刚才的舞蹈表演,再加上文字说明。同学们对作曲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崇敬之情,并对音乐产生了好感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觉的欣赏和感受音乐。
(五)读
前面谈到的“唱”、“弹”、“跳”都是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读”却好象只是语文教师的拿手好戏。但我却能引它为己用,有选择的在一些乐曲中加入诗歌朗诵或故事讲解。赋予抽象的音乐以血肉。例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引用了歌曲《那就是我》中的歌词:“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只会唱歌的水磨……”又如在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我采用曲艺中说书的形式:“话说在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汉军以十面埋伏之阵法,消灭楚王三十万大军,欲知详情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如此一来,同学们不仅能欣赏到教师的朗诵表演,同增强了对音乐的认知,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要真正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并非易事。在中学音乐教学岗位上,会唱不会跳、会跳不会弹的现象普遍存在,全面发展的教师并不为多。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教育目的,把握音乐教育的思想内涵;苦练基本功,多听音乐作品,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知识面,加强文化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出主导作用,真正成为一名传递美、塑造美的美育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