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新任教师专业化困扰影响因素剖析
作者:董 玲
(四)家校合作环境
家校合作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理念,随着实践的推进,它并不局限于单纯地鼓励家长参与教育,而是在深入考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运作方式,其立足的基点是家庭、学校间的有机整合。家校合作为教师社会化构筑了一个新的工作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教师发生了工作角色的转变,由原来单纯的“施教者”成为社会化信息的“施教者”、“沟通者”、“协调者”以及“社会化接受者”的综合角色,从而引导着教师社会化的方向。对于刚从教的新教师而言,家校合作环境是一个在他预期社会化中从未体验过的崭新天地,他几乎每天会从这一合作环境中感受到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以及对他本人的挑战,他也必然时时要将学校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家长。新教师担当的这种沟通家庭与学校间“桥梁”的角色赋予了他新的使命:他必须要在学校、家庭、学生及自己的教学间谋求最佳的整合状态。也就是说,家校合作环境将新教师直接推上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前沿阵地,促使他从社会化的目的、内容到方式等方面迅速实现全面的社会化。
因此,新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家校合作的主要特性,然后要按照教育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营造、培植这个环境,并在这过程中充分地感受、把握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互动,使自己迅速而有效地融入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张芬芬.实习教师社会化之研究[J].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1988,(19).
[2]陈奎熹.教育社会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0.
[3]钱扑,梁霞.论家校合作的社会化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4]Diverse Factors Affect Teacher’s Work Environment. Teaching Quality,Vol.2,No.4,February-March 2001.
[5]Amy Gratch (1998) Beginning Teacher and Mentor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v49 n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