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片断及反思
作者:黄美华
(一)案例描述
[片断一]自由选择。
上课开始了,我面带笑容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打算这个双休日去旅游,我从旅游公司那里看了几个旅游点,请你们帮老师参考一下,好吗?”(课件出示旅游景点:上虞曹娥庙、上虞白马湖、绍兴鲁迅故居、绍兴柯岩、绍兴吼山、诸暨五泄、新昌大佛寺、新昌穿岩十九峰)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A:去上虞白马湖比较好,我们学校的夏爷爷就在那里任教过,能去看看,就更能了解夏爷爷了。
学生B:还是去诸暨五泄好,有个大瀑布,多好玩呀!
学生C:我认为还是去柯岩好,那里风景也不错呀,路也近,可以节省时间来休息。
……
我把选择同一旅游点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而并不像一般课堂,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按教师所设计好的方向前进,一同去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
[片断二]正确导航。
“如果老师打算去你们组选择的旅游景点,你们会怎样介绍景点路线呢?在介绍时应说清些什么?”于是大家马上热闹起来了。
学生A:应该讲请我们是往什么方向走。
学生B反驳道:到一个地方不可能只朝一个方向走,应该说清每一条路的方向,什么时候转弯等字。
学生C:每一条路大约走多少米后转弯也要说清。
师:可我们要准确估计走了多少米是很难的,怎么办?
学生D马上补充道:这有什么难的,告诉他们到哪个地方转弯不就行了?
“那么,请每个小组整理一下自己景点的路线,我等着你们的正确导航呢,不要说错或说得不清楚哦,不然我可都会迷失方向的。”“对,那就不能玩了,还可能回不了家呢!”学生一边附和一边在自己小组里说起路线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片断三]精彩遨游。
师:“现在每个小组手上都有一张自己的景点导游图,如果想让游客游览所有景点,你能设计一条最佳的游览路线吗?”
在小组合作设计路线时,我发现第三小组的学生在设计路线时按照自己喜欢的程度来排列游览景点的顺序,因此走回头路的现象较多。另外有些小组注意力只放在要游完全部景点上,并没有考虑到如何节省时间,少走回头路。
在学生汇报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算得上是一条好的游览路线?”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有学生意识到了:“哦,我知道了,最好是不用走重复路线的。”
“对,”学生B接着说:“如果是来来回回走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消耗了体力,多累呀!”
组长:“是啊,刚才我们组只是想着自己喜欢什么地方就先去那些地方。现在我们知道了,并不是所有游客都和我们喜欢的是一样的,所以还是考虑如何让游客少累些,轻轻松松地游完景点为主。”第三小组的组长诉说着自己的观点。
(二)案例反思
1.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讲到:“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
本堂课中,我就是利用绍兴地区的一些旅游景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个内容恰好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有能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的学生平台。
2.引导学生唱“主角”。我们不要一味指望通过数学使孩子变得如何聪明,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个性,提供一种“天高任鸟飞”的环境,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亲切、可爱。因此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自由选择、正确导航、精彩遨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只是在学生最需要引导处加以点拨、指导,这样既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又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感魅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善于从数学中找乐趣,并把这些乐趣传达给孩子们。在这堂课中,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学,把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作为教师,当我们翻开那一页页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数学课本,当我们发现那一道道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训练,当我们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们听到那与众不同的独树一帜的见解,我们难道不感到教学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