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探讨跳远学习过程中助跑、踏跳的最佳方法

作者:彭基厚




  [摘 要]跳远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跳远易于开展和普及,学生喜欢练习跳远,但在跳的过程中存在踏不上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则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质量。掌握好助跑与踏跳的节奏能有效地提高练习和运动成绩。本文将针对中学生在跳远中助跑、踏跳最佳方法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跳远 助跑 踏跳 节奏
  
  “跳远”属于田赛项目,包括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技术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踏跳,而最能影响踏跳的首要因素是助跑,助跑速度快、有节奏、才可能会出现踏跳有力,把跳远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
  
  (一)实践方法
  传统确定助跑的方法有二种。第一,直接反测法。将起跳脚放在起跳线后,用固定的起动姿势,按预定的步数和加速方法向助跑的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落点即为起跑点,并结合起跳,反复调整。第二,定距测量法。根据学生发挥速度能力、训练水平等情况,在跑道上按规定的区域,用预定的启动姿势,助跑结合起跳,然后将起跳点作出标志,经调整,再将此距离移到助跑道上练习。这两种方法均适合于水平高的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因为优秀运动员一是年龄大,心里较成熟、稳定性好些;二是优秀运动员有一定的比赛经验、比赛能力,经训练可以把跑、跳有机地结合,发挥出较稳定的跳远水平。
  作为我们基层中学的学生或者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年龄小,心理不稳定、不成熟,助跑、踏跳节奏不稳定,步幅时长时短,而且运动员本身的运动成绩在不断进步,助跑距离不能确定在一点上。所以在日常的跳远教学与训练中,我把重点放在腾空落地的动作技术上,助跑点多在“大”踏跳板上或由学生自己尽最快速度跑。自己任选起跳点,只严格要求他们自己掌握好自己的助跑节奏,一定要体会助跑的节奏轻松有力,要先慢后快,越跑越快。由于起点不限制,老师则一般观察整个助跑的节奏,节奏流畅,重点讲评腾空技术、助跳节奏,让学生自己感到助跑较容易掌握,发挥自己的最快速度,用力踏跳即可。而一旦发现助跑有大的变化,老师则强调:自己尽最大速度跑,要掌握好节奏,心里有所准备踏跳,你想到哪点跳就跳,千万不可助跑“停停跑跑”、“拖拖拉拉”,应轻松、潇洒。
  遇到临近比赛或平时测验,我则采取下列方法,定好起跳点及助跑距离:①根据学生发挥速度能力及训练水平,确定好每人助跑步数,步数采用“2n-1”走步确定,“n”表示跑的步数。从起跳线上走“2n-1”步作好标志为起跑点。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学生按平时训练的节奏助跑,加一意念“数助跑步数的一半”,后一半步数不必意念,尽自己最佳速度助跑,到了标志的起跳线左右就跳。一人替他数步数,一人看起跳点与规定标志起跳线的距离。老师着重观察助跑节奏是否与平时训练要求一致,不一致则不改动起跑点,直至发现学生节奏好,则调整好起跳跑点。这期间多鼓励学生,让其感受平时的节奏,自己体会、自己定起跳点,讲清起跳点与平时的起跳点一样,只不过稍稍改了一点,由老师定跑的步数而已。③定好起跑点后,则要求学生不必意念步数,只想助跑的节奏,到了起跳标志就跳即可。多鼓励学生:只管助跑,轻松有力,节奏鲜明。一切不利的因素有老师会帮助他们来解决。经反复调整,起跳点就定下来了,当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疲劳等情况。比赛时,学生往往能发挥出很好的运动成绩。
  
  (二)实践效果
  该方法设计后,我以一个学期的开学初和期末所测数据进行比照。九年级60班、61班男生和学校田径集训队男生跳远教学和训练中进行了实践、检验、效果显著。而在九年级62、63班没有进行该方法练习,检验的效果不明显。其实践效果从两个方面来检验。
  
  在完整学习跳远技术后,掌握好助跑、踏跳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跳远的成绩。当然,以上方法主要在于平常训练中多要求学生自己助跑的节奏要掌握好,自己选择起跳点。让学生感到助跑是个较易掌握的动作,没有任何怀疑和胆怯的思想。积极表扬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助跑、踏跳,很容易地掌握好这一动作要领,发挥出本人的最好成绩。
  以上仅是本人对跳远助跑、踏跳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的一点感受,供大家参考指导。
  
  参考文献:
  [1]李艳翎.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