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作者:李国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变学会为会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值得探究,因而教师可大胆以直观材料为背影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数轴”一节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温度计可测量温度,再引出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数轴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通过具体实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恰当地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观察、对比、主动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用纸板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拼图、演示、观察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也可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并求出其和也可得出同一结论。接着教师指出,拼图和量角器量不仅可能出现误差,而且不一定具有一般性,因而要得出这一结论还需通过严格证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如在讲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让学生用纸片剪好一个角,引导学生把纸片对折。得出角的平分线,再把对折的纸片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得到两条折痕,就会发现,这两条折痕的长相等,不同的折法,有不同的两条折痕,但它们都相等,从而引导学生探究角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外,还有其他性质这一结论,让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结论,益于学生分析、掌握,提高能力。
  
  (三)通过复习引导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授中,通过复习旧知识,以旧引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学好新知识,这是数学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正数与负数”时,教师提出问题:举例说明小学数学中学过哪些数?看谁举得全?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然后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没有物体时就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教师再提出: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最小的数是多少?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制造悬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有什么用途?通过复习、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容易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等。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被吸引到本堂课堂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通过讲解数学史、精彩故事等创设情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说:“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掌握自然的一把钥匙,因而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讲解:《周髀算经》中记载,公元六七世纪时荣方和陈子两人的对话,当时人们就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重要的关系,直角边中较短的边叫勾,较长的边叫股,斜边叫弦,并且在西周商高的勾3、股4、弦5的说法。人们还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勾是6,股是8,弦一定是10;勾是5,股是12,弦一定是13……于是有勾2+股2=弦2,那么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世界上许多数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这个结论,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欧洲人把它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比商高就晚多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一些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如在讲授“约分”时,可讲一个数学小笑话: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2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做6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教师提问:“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说明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故设疑阵,运用幽默来创设情景等。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学生实际创造出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又富于感染力的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 自主探究地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我们必须强调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第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平时我们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人公的学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肩上的担子很重,光荣而艰巨,应该主动、积极进取,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第二个方面,我们应该调动数学教师在导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很强的教学本领。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培养好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