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内隐学习法在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吴建新
内隐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的听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创设不同场景,创造不同机会,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从而自然地去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
农村学生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区氛围等因素的制约下,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复习、巩固操练等课外学习活动方面缺少自觉性、持久性,因而往往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成绩无法令教师、家长满意,尤其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更为逊色。因此,内隐学习法对农村学生来说,帮助更大、效果更佳。
我们通过对内隐教学法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说说我们在小学英语听力训练的内隐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实施内隐教学法的各种素养,如自身的知识素养、语言素养、调控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为此,我们对英语教师的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素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具体做法:
1.多听原版磁带,提高教师语感能力。
我们要求老师们每天保证一定的英语学习时间,特别是听一些语音纯正的原版磁带,感受英语语感。
2.模仿录音朗读,提升教师语音面貌。
我们还安排适当的时间集中进行“新概念英语”等材料的模仿练习。通过模仿训练,教师们的语音面貌得以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想着早一点开口说英语,这样的热情对关注学习非常好,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往往缺乏耐心。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做到:为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力材料力求生动有趣,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太难,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太容易,学生又会感到毫无挑战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为此,我们采用了听力训练方式多样性,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交流录音,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利用课前五分钟,交流学生自制的录音内容,或以不同形式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景,创造学生表演的机会。
在听力训练中我们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情景一出现,学生对听力内容中的人物、地点、情节发展就能有一个很直观的了解,针对听力材料再加以即兴表演或对新旧知识的整合运用的创造性对话练习等。
3.增加语量,加大学生听说的频率。
教师在课内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当然,输入的知识不一定要求每位学生都掌握,目的在于加大学生听说的频率。
4.合理搭配,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
好、差生间的合理搭配练习,有助于让好生带动差生提高练习的质量。
5.组织教学,创设学生听说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既创设听说的环境,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幽默,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建立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课内知识的学习,还须依托课外巩固、发展。所以,我们力争做到:
1.自制录音,相互评价。
让学生回家自制录音,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词、句、短文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学生与家长说一段话、讲一个小故事、朗诵一段小诗、唱一首英语歌等。次日,教师及时对学生自制的录音内容进行检查交流。形式可以是自由交流,学生可自告奋勇播放自己的录音。也可以是轮流交流录音内容。教师可有意识地对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轮流交流。对制作的录音及时做出评价,对交流过的学生可用不同记号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录音材料作为学生的口语、听力平时得分数。
2.搜寻词句,相互交流。
学生可通过电视、广播或其他媒体途径,也包括双语杂志上的内容,进行搜寻新的英语单词或句子。在每周的兴趣课上,请每位学生上台交流一周内在课外学到的一个新词或是一个新句。这样做,能使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寻找听力材料,主动去听、去练,变被动学习为任务驱动型的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3.利用阵地,创造氛围。
我们还利用学校小广播,播放英语歌曲、儿歌、故事等,创造校园英语的氛围。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巩固,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必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