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童话是迈好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作者:赵纪萍
如何指导学生写童话呢?让低年级的学生听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放飞他们的想象,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说他们想说的话,写他们想写的话,是一种很好的初步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也是习作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下面介绍笔者的具体尝试过程。
(一)第一步:听说童话故事
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并不多的情况下,听故事是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只有不断地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才会在头脑里形成创作的源泉。所以空余时间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听一些录音童话故事,自己讲一些童话故事。“听”当然不能让学生无任何目的地听,听后常常让学生来讲一讲,如“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小主人说些什么?”或者来简单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等。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为此可利用课前一分钟组织学生讲一些短小的故事。“听”、“讲”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成分,但这些学生讲的故事和感受却都是经过学生大脑的整理、组织后形成的。尽管有些粗枝大叶,乱七八糟,但这是学生的思维产物,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童话也形成了初步的感知,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第二步:插编童话故事
其实在许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处都留有空白。在语文课堂上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如上完了《公鸡的脸红了》,让学生讲讲第二天兔子、鸭子、松鼠又来找公鸡帮忙,公鸡会怎样做?《狼和小羊》中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狼后来有没有吃掉小羊?许多小朋友都说小羊死里逃生了,那么又是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的想象是无穷的,有的说这时候来了一条狗,有的说正当狼向小羊扑去的时候,小羊大声嚷道我身上有毒……总之故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再如,笔者给学生两幅图,一幅是故事的开头,讲的是一只蚂蚁坐在一片树叶上被风刮走了,小蚂蚁吓坏了。一幅则是故事的结尾,小蚂蚁安全着陆了。让学生试着补充中间的一幅画,然后说说这个故事。有的学生说风姑娘听到了小蚂蚁的哭喊声后停了下来,有的说一个小孩子看见了追跑着把小蚂蚁救了下来。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有的说得更离奇,说这时候小蚂蚁长出了一对翅膀,它飞翔了起来……又如给学生讲故事时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嘎然而止,让学生即兴续编下去。学生天生就是“童话作家”,他们也许会把丑陋的东西改编成完美的东西,可能会把自然的事物想象成不可思议的怪物……要保持这份原汁原味。因为低年级学生多是能说会道而提笔却是一片空的,所以可以把学生说的整理一下,然后记录下来,一篇非常出色的童话故事就顺利成章了。
(三)第三步:学写童话故事
在前两步“听”、“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童话已不是件难事了。因为学生对童话的创作已有了初步表象,对语言的积累也有了一些基础。给学生一个富有创意的题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这是学生创作的出发点。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当一当儿童,出一些有创意的题目。如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书包背我上学去”的题目,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自然高涨,沉沉的书包压在他们的身上,那是真正的身有体会。但出这道题目是想让学生艺术地诉说他们的苦。他们说得都很不错,有的说这是他自己发明的多功能书包,有的说这是外星小朋友送给他的礼物,有的说这是孙悟空变的……再如上完《松鼠的尾巴》后,出一个题目:假如你有松鼠的尾巴,你想干什么?有说要用这个尾巴帮同学们打扫卫生的,有说想尝一尝坐降落伞的味道的,也有的说想跟松鼠住在一块的……他们用一句话说出了每一个主意,实际上这就是一篇口头作文的提纲,再让他们说得详细些,比如为什么要帮同学打扫卫生?和松鼠住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把他们的第二次说的录下来,变成文字,又是一篇童话故事。
让学生轻轻松松在童话的世界里漫游,在开开心心地环境中创造,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生写作时有创造的快乐,作品发表时有成功的快乐,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口新挖掘的井,井里的水是清澈的,源源不断的,不要让死板的写作技巧、写作知识过早地把他们框死,更不要过早地把现实主义的帽子戴在他们的头上。放飞学生的心灵,说他们想说的,写他们想写的。让这些天生的浪漫主义童话作家去描绘色彩斑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