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法初探
作者:李淑芹
(一)搞好入门教学,引发兴趣
教师应抓住初学者的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常怀有好奇、兴奋和期待的心情。教师应重视这一现象,抓住这一机会,设好导言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英文说明和日常物品的英文直观材料,或身边的事实,说明英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英语第一课时,曾向学生讲述了发生在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暴发户有幸去美国,回国时为其岳母买回了折合人民币上千元的心血管类药,回家后找懂英语的人看看使用说明吧,方知是“MADE IN CHINA”。据说,这类药在中国也不过几十元罢了。讲完这件事后,学生无不嘘唏感叹,然后借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动机。
(二)攻克初学者单词难记这一关,保持兴趣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最头疼的是单词难记。也是因为这一点,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凡有经验的老师,教师会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单词这一关,这是保住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并培养其兴趣的关键。在初学单词时,教师不妨回忆小学时学汉语的经验:先学拼音再学汉学。那么英语也是一种语言,教师也应先教会学生读音标,再利用音标拼单词。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明白该单词为何如此发音。当忘记该单词怎么念时,学生自己也能拼出来。这种用音标拼读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避免了学生在初学单词时,在单词后面写汉字来帮助记读音的陋习。实践证明,这种看音标背读单词的记忆方法,比单纯的记字母顺序背单词效果要好得多。用这种方法,初学者在一个月左右就能达到单词入门。
(三)利用多彩的课堂教学调动兴趣
现在的新教材,改变了过去那种把英语当知识来讲授的教师“一言堂”的方法,而是强调交际和会话,重在交谈,同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因此,教师应抓住教材的这一新特点,利用现在的学生表现欲很强、活泼好动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地利用课堂这一时间和空间,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寓教于乐,融言、行、情为一体,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书山有路趣为径,教海无涯乐做舟”这一功效。常见的较实用且极具调动性的方法很多,它可以因课、因时、因人、因地而变化,但角色表演法、游戏教学法、小组活动法在课堂教学中更为常见。
(四)指导学法,发展兴趣
吕叔湘先生指出: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好外语不仅要“肯学”,而县还要“善学”,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成为学困生,其中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学英语要胆大心细,要注意点滴积累,要五官同时作战,还要告诉学生学英语不要怕出错,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不断出错、纠错中习得的。同时还要养成课前预习找重点,课后复习补不足等方法。施教之法,贵在引导。教师要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使学生养成“乐学,会学”的好习惯,进而才能保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五)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指的是课后学生练习听说语言的各种形式,它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把听、说练习大量放在课堂上进行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听说机会,使所学语言得以应用。因此教师要挑选适合于学生的英语磁带,让学生课下多听,还要指导学生看英语卡通录像,听英文节目等。除此,教师还要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朗诵、唱歌、阅读、讲故事、辩论、记者招待会、班级英语角、校园英语角等适合学生英语水平和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发展其学习兴趣。
“课已即,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课之外,趣补充。”如果广大师生都能以此为目标,并为之努力,一定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其乐融融,事半功倍。